繼續聽,兩件“道光官窯”,有一件獅耳尊是真品;而另外一件賞瓶,連老仿都不是,是現代高仿。
兩件光緒官窯,倒全是真品,但,一件蓋罐缺了蓋子,一件觀音瓶有一道挺明顯的沖。
也就是說,這七件青花“官窯”里頭,只有一件道光官窯青花獅耳尊是真品加全品,卻偏生又是體量最小的,而且青花發色稍差。
青花“官窯”,都不值得收,全軍覆沒。
不過,那件青花人物盤口尊,確實不錯!康熙民窯的精品之作,堪稱“氣死官窯”。
“氣死官窯”是行里對民窯頂尖精品的一個有點兒幽默的俗稱。在清三代,民窯精品迭出,不乏“氣死官窯”之作。
另外兩件大罐,其中一件看起來也像是康熙的;將軍罐,原配蓋子,完好無缺,畫片是刀馬人。
但仔細審視畫片,這騎馬和沖鋒的人好像不是在行軍打仗,倒像是在吆喝著演戲,或者說打群架,怎么看怎么別扭。
這一件,以吳奪目前的眼力,不用聽,也能基本判定。刀馬人畫片的瓷器,清代有兩個時期特別流行,一個是康熙時期,一個是同(治)光(緒)時期。后者是在模仿前者,別的不說,氣勢上就不大行。
果然,就是光緒仿康熙。
最后一件大罐,總算很提神,云龍紋,發色“佛頭青”,嘉靖民窯的精品。
十件青花里頭,只有兩件民窯的東西值得一收。當然,這還得看價格怎么樣。
胡允德不愧是高手,看完之后,和吳奪對視一眼,接著眼光流轉,指向就是人物盤口尊和云龍紋大罐。
吳奪點了點頭。
胡允德接下來看的是兩件單色釉。
其中一件青釉,正兒八經的明中期龍泉窯暗刻折枝花卉梅瓶,大開門的東西,吳奪不用聽也能鑒定得了。
青釉不錯,挺肥潤,刻花線條也比較流暢。不過,這一路東西屬于不上不下,說它是精品吧,價值也就十幾二十萬;說它普通吧,畢竟是明代的龍泉窯梅瓶全品。
但另一件單色釉瓷器,就很惹眼了。
弘治黃釉。
而且,弘治黃釉以碗和盤子最為多見,這,卻是一件鳳紋執壺。釉色嬌黃,工藝復雜,壺腹刻丹鳳紋飾,足底落六字楷書款:大明弘治年制。
這件鳳紋執壺,胡允德看了不短時間。
提起黃釉瓷器,首推弘治嬌黃。
嬌黃,又稱雞油黃,嬌嫩鮮亮,堪稱黃釉之冠。
不過,弘治嬌黃的名氣太大,仿品一直源源不斷,其中不乏頂級高仿。
吳奪在一旁也跟著看了不短時間,胡允德放下之后,他又聽了聽。
胡允德沒有立即去看別的,而是在示意吳奪翻底之后,指了指底釉。
這底釉確實有問題,有點兒發暗,呈現灰蒙蒙的感覺。
吳奪想了想,“德叔,先看完吧,回頭咱們再單獨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