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奪看了看價簽,十五萬。
很明顯,這是按照明仿的價格來的。
這黃玉鳥紋璧,卻是西周的風格。
但是,沒有沁色,很干凈。一般來說,高古玉器,很少有傳世的,或長或短都入過土。
而這塊黃玉鳥紋璧,顯然沒有入過土。同時呢,包漿也并不怎么厚重。從“鳥”的刀工來看,似乎不太像西周的“鳥”。
西周玉器紋飾,“鳥”比較多,也算是一個特點。
西周的鳥,一般采用寫實和夸張相結合的手法,造型生動,用不少玩家的話說,有一種“流動感”。但是這塊黃玉璧上的鳥,似乎比較呆板,像是處理手法比較粗導致的。
還真有點兒“粗大明”的感覺。
所以,定性為明仿西周玉璧,看起來問題不大。
可胡允德這么說,那就是他覺得有可能真能到西周。
吳奪一時并不看好。
“你再仔細看看。”胡允德就手放下了鳥紋玉璧,示意吳奪上手,同時又低聲提示,“雖然鳥的形象不夠‘成熟’,但是這寬線和單陰線結合的雕琢手法,錯落有致,我覺得不太像后世仿造。”
吳奪略略一怔,胡允德這一說,還真是;哪怕是最擅長的玉器,自己的眼力和觀察力,也還是不夠老到啊!
結果,確實是西周的!
而且,這鳥紋雕琢得比較“呆板”,是有原因的。
因為這是一套玉器中的一件啊!
黃玉鳥紋璧是最“中心”的一件;外面套一件黃玉鳥紋環;黃玉鳥紋環外面,又套一件黃玉鳥紋瑗!
璧環瑗,同心圓,三件套。
同時,璧上的鳥紋,是幼鳥,雕琢的狀態主要是一種“伏”;而環上的鳥紋,屬于“青年”,要表現的狀態是展翅欲飛;最外面瑗上的鳥紋,則屬于“壯年”,則是凌空俯視的狀態。
所以,這璧上的“幼鳥”才會顯得“呆板”。
吳奪聽明白的同時,也不由暗嘆,太可惜了,要是湊齊“三件套”就好了!
那是何等華美!
話又說回來了,要真是“三件套”,那也不可能是這個價兒了,甚至他們也未必有機會入手。
吳奪沒有聽到再多的內容,但是這一套黃玉鳥紋璧、環、瑗,絕對算得上西周玉器中的精品。只是可惜,如今只能看到一件玉璧;而且別人也不會知情,價值考量上只能照著一件西周玉璧來。
周朝,應該說是華夏古代延續時間最長的朝代,有八百年上下。當然,周朝分西周和東周,西周才是鼎盛時期,東周開始,周王室逐漸衰微,諸侯各自為政。
西周玉器,組玉也很盛行,“三件套”那是少的,有些組玉、特別是組玉佩的復雜程度,堪比西周的禮樂制度。
比如山西的晉侯墓曾經出土一套西周組玉佩,各色玉件居然達到兩百多件,其中只算玉璜,就有四十多件。
這一套穿掛起來披在身上,一般人估計站不住。當然,就這一套來說,本也不是給活人佩戴的,是葬玉。
“德叔,我細細看了,西周沒問題。”吳奪對身旁的胡允德簡單明了地耳語道。
雖然只是“三件套”中的一件,但價值也不可能是明仿玉器所能比的,怎么也得百萬起價!
十五萬,確實是個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