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隆慶、萬歷三朝的青花瓷器,主要發色就是所謂的“佛頭青”,藍中透紫。
但是這一件,好像特別紫。
“這件筆洗,青花發色挺炫啊!”吳奪一邊看一邊說道。
“可不是唄,他說了三個毛病,發色太紫就是一個原因,還有人物比例不協調,還有底款寫得生硬。”
吳奪笑了笑,“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隆慶官窯太少。我看,怕是他本來想撿漏,結果被人一點撥,越看越不對!然后‘幡然醒悟’,覺得天上不會掉餡餅。”
隆慶官窯確實少,因為隆慶皇帝在位只有六年。隆慶是嘉靖的兒子、萬歷的爸爸。行里經常說“嘉萬”,都不帶提隆慶的。
就和說“永宣”類似,其實永樂和宣德之間還有個洪熙,但是洪熙皇帝在位時間更短,只有一年。
羅宇澤想了想,“對了,我記得資料上說,隆慶官窯是要更紫一些。不過這件,好像還是有些過頭了。”
吳奪點點頭,這個他也看過,而且看得很仔細,“嘉靖、隆慶、萬歷三朝的青花瓷器發色‘佛頭青’,都是使用了‘回青’造成的。但是嘉靖和萬歷兩朝使用這種進口青料,大多會摻雜國產的石子青。再者,隆慶朝所用‘回青’,好像提得更純,所以最紫。”
吳奪說著,指了指圖片上的胎釉結合處,“你看,這件有些過頭,可能是釉層特別薄導致的,不一定是毛病。”
“哎?”羅宇澤聽了,眉頭一挑,“繼續說繼續說!你要是看準了,我還真讓他退呢!我這絕對賣便宜了!”
“繼續說什么?”
“繼續說另外倆毛病啊!一個是人物比例不協調,一個是底款寫得有些生硬。”
“人物比例不協調,這個好說,沒問題的!”吳奪這一點記得也很清楚。
這畫片上的人物,所謂比例不協調,主要就是腰長腿短。但是吳奪記得,隆慶官窯的人物比例,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腰長腿短。
按說官窯里出現這種難看的比例不太正常,但事實就是事實,隆慶官窯它就這樣。
雖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就像有一些情況,學者用邏輯推理出來的歷史,卻又被文物給推翻了。
“底款呢?我當時還真是認真研究了底款呢!沒覺得生硬啊!”羅宇澤聽吳奪說完了人物比例的事兒,繼續問道。
隆慶官窯瓷器的底款,在明代是比較特殊的,因為往往都是“大明隆慶年造”,而不是“大明隆慶年制”。
官窯款往往都是固定的幾種字體字形,加上隆慶延續時間只有六年,所以辨識底款相對還算容易。
所謂“生硬”,吳奪是真沒看出來。
而且,隆慶官窯的底款,本來就有些拘謹感。
“我也看底款沒毛病!這可能就是想退貨的人雞蛋里挑骨頭了。”吳奪最后說道。
羅宇澤看著吳奪,“吳大師!你只要能肯定,我立馬同意他退貨!見過撿漏的,沒見過退漏的!這退漏的要是讓我碰上,那可就有意思了!”
吳奪一聽,連連擺手,“別扯淡,我哪能只看視頻和圖片就篤定真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