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總,您這哪是打眼啊?您這是想買了自己喝茶吧?”吳奪先開了口。
“小吳你看到什么年份?”胡允德反問一句。
“章老和邱老在,我不先說。”吳奪呵呵。
“他們說了,你可就沒得說了。內部鑒定會,總得說點兒不一樣的。”
“那我也不先說。”
胡允德笑了笑,看向章成錦和邱不落。
邱不落開了口,“民國時期的精品,很不錯的!”
章成錦又看了一眼吳奪,這才笑道,“后頭說確實不好說,我看哪,像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東西,那時候仿明清官窯最精,因為正值真品大量從清宮流出的時期。”
胡允德嘆了口氣,“小吳,我說什么來著?你可得說點兒不一樣啊!”
吳奪苦笑,“還能說什么?章老都說到二三十年代了!”
三個老家伙都抱起了胳膊,一起看著他不說話。
“好吧,趕鴨子上架,我就瞎說了啊!”吳奪咳嗽兩聲,“我看哪,這是天津同泰祥的東西!而且是他們做的精品!”
此言一出,章成錦和邱不落只是微微一怔,但是胡允德卻面露吃驚,“小吳,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同泰祥,是民國時期高仿明清官窯的一個“老字號”,而且水準很高;但凡眼力不夠,極容易打眼。像章成錦、胡允德、邱不落都能識破,那是因為他們都是瓷器上的高手,不過聚在一塊兒罷了。
同泰祥店在天津,但是燒制瓷器卻是在景德鎮。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同泰祥所仿明清官窯,大量流入市場,很多當時住在天津租界地的政客官僚、富豪大戶,也都買過。
坊間傳言,同泰祥還為當時也住在天津的溥儀燒制過“宣統年制”的“官窯瓷器”。
而溥儀在天津曾住過“張園”,這里面的仆人,也故意從同泰祥購買仿品,干嘛用呢?偷梁換柱,換出溥儀從清宮帶出的真品。
還有一些知假買假的,是為了用“官窯”裝點門面,比如擺在家里顯得氣派。甚至還有人大量訂購,作為女兒出嫁的嫁妝,更顯得豪橫。
當然,當年知假買假的只是少數,大部分買家是打眼上當了。
而此時,見到胡允德露出吃驚表情,吳奪心下不由暗道,自己聽到有關同泰祥的信息沒什么,但現在看胡允德的樣子,他應該也是知道的。
“我也是半蒙半賭,章老都說二三十年代了,當年仿明清官窯水準最高的,不就是天津同泰祥么?”吳奪應道。
章成錦此時看向胡允德,“我說,你不會知道吧?看來小吳說對了!”
胡允德點點頭,又從錦盒里,拿出一張老票據來。
這上面,赫然寫著“同泰祥”的字樣,還帶著“民國廿一年三月六日”的時間。
“小吳,我是從赤霞山一個老朋友那里買的,人家還帶著原票原盒呢!不過原盒有條裂,我讓他幫忙找人修復了,我才拿了個新錦盒裝回來的。”
“厲害啊!小吳!”章成錦哈哈大笑。
“章老,我真是半蒙半賭,您可別這么說,碰巧罷了!”吳奪擺手解釋。
“有蒙有賭的成分我信。但是,大部分還是得靠眼力和知識儲備啊!”章成錦接口,“你也不用太過謙虛,你老這么謙虛,快把年輕人的銳氣都磨沒了。”
吳奪只好笑笑,心下卻道,我也不想謙虛啊!但為了“眼力”的秘密,還是小心為上。
“對!小吳你不能太謙虛,比如你剛才看我的高足盤,就算是感覺不對,也不用說得那么委婉。”邱不落接口道。
胡允德接著也夸贊了兩句。
吳奪趕緊轉了話題,“好嘛,這把一年夸我的話都夸完了。現在還是看看章老的東西,跟著開開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