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頭案就是兩頭不是平的,而是呈現一定弧度的翹起。
翹頭案的實用性很強。
可以作為供案,兩頭翹起,更顯莊重。
古時衙門里,也用翹頭案,坐在后面能加大威嚴感。現在的很多詞匯,比如“審案”、“案件”,就這么來的。
對于家用來說,翹頭案還有一個好處,適合在案子上看書畫卷軸。如果案子兩頭是平的,這卷軸一開,不小心就骨碌骨碌滾出去掉地上了。翹頭案兩頭翹起,能給擋住。
不過,這翹頭案的木料吳奪瞅著很眼生。首先不是紫檀花梨,也不是老紅木,仔細看看,好像也不屬于國標紅木的那三十多種。
木料呈現鐵黑色,倒是沒上漆;一搭手還挺重,肯定不是柴木。
吳奪沒見過這種木料,回想自己知道的那些有名的木料,卻又對不上。
這時候,羅宇澤重點在看那幾件瓷器,趙赟則在翻拉鞋盒里的小玩意。
吳奪看了看孩子姥爺,“老爺子,這案子是什么木料做的啊?”
“我也不知道,都是以前留下來的,上次來的那個人說是像烏木,但又不是;最后想讓我搭給他,我肯定不同意。臨走又想出錢買,因為太低我還是沒同意。”
他說的烏木,不是陰沉木的另一個稱呼,而是國標紅木大類中的烏木,是柿樹科的一種木料。
這個吳奪也能看出來,因為烏木要比這種木料更黑,這條案的木料是鐵黑色,實際上是透著紅褐色的。
“那您準備多少錢賣啊?”吳奪又問。
“這工藝不錯的,又不是四條腿,是倆大寬腿。木料也挺硬,這么多年沒啥大磕碰。你給八千吧。”孩子姥爺略略一頓,“我可不是瞎要啊!現在隨便一個實木家具都萬兒八千的,我這還是老實木,起碼能到民國的。”
他說的“大寬腿”,實際上是在同側的兩腿之間,有牙板連接。板上還雕了夔鳳紋。吳奪已觀察過,若不是工藝不錯,他也不會“聽”之前就先問價。
“好,我再看看,看好了再說價兒。”吳奪點點頭。
“對對對,看好再說。”
吳奪搭手一聽,好家伙!這張翹頭案,居然是清早期的東西!
蘇作的工藝,怪不得覺得夔鳳紋的雕工精細優美。
而木料,是鐵力木。
鐵力木,也是明清家具中常見的木料之一。
這一點吳奪是知道的,但是,見了實物,卻還是沒對上號!
一來,這張翹頭案歷經這么多年,有了一層皮殼;二來,理論和實踐,終究是兩回事。吳奪知道鐵力木,卻沒有接觸過鐵力木的老家具。
鐵力木在明清時期,歸屬于硬木,并不是柴木。但如今,鐵力木卻不在紅木大類之列。
如今的國標紅木大類里,共有5屬:紫檀屬、黃檀屬、崖豆屬、鐵刀木屬、柿樹屬。
這5屬之下,有三十多種木料,可以稱之為紅木。比如紫檀屬中的小葉紫檀(學名檀香紫檀),黃檀屬中的海南黃花梨(學名降香黃檀)。
這里頭有個“鐵刀木屬”,名字挺像,但鐵力木并不屬于“鐵刀木屬”;“鐵刀木屬”中大家比較熟悉的紅木,是雞翅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