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焊料,可形成熔點不到200度的共晶體。
也就是說,在鑄造好的鼎腹涂抹熔化的鉛錫合金,并不會熔損鼎腹原有的紋飾,因為青銅的熔點在800度左右,熔化的鉛錫合金卻只有200度左右。
同時,卻又能將四塊青銅板牢固地焊接上去!
焊接之后,四塊青銅板和鼎身嚴絲合縫。
不過,畢竟是焊接上去的,嚴絲合縫不代表真正的無縫。
所以,焊接四塊青銅板之后,又進行了復雜的“抹縫”處理;而且“抹縫”之后,繼續進行了精細的雕刻和打磨處理;最后一步,整體做舊處理。
這尊唐仿青州鼎之所以銹跡很少,是因為在做舊處理的同時,還帶上了防銹處理。
這一套工藝,非常復雜。而水準之高也可想而知,因為連青銅器一流高手權浩然都被瞞過了!
當然,這畢竟是唐代的東西,很多古法如今早已失傳,現代的高手對很多古法無從得知,難以鑒別也不僅僅是自身水平問題。
吳奪卻聽清楚了整個工藝過程。
遺憾的是,他聽不到這尊青銅鼎上原有的紋飾到底是什么。
或許是因為隔得太厚,或許是因為被“鉛錫焊料”影響了······
但是,吳大志剛剛說起“鼎上的山川河流紋飾,是不是有可能根據失傳的地理圖做的”······
吳奪不由得心想,這原有的被隱藏保護的紋飾,會不會真的和“地理圖”有關?
退一步講,就算不是,但在唐代為了這一圈紋飾,進行了如此復雜而周密地處理,那也絕非尋常!
必須得看看!
想要看的話,肯定是要去掉外面的青銅板和夾層的“鉛錫焊料”的。
這個,應該難不倒權浩然。
不過,吳奪一時也有些犯愁,在不暴露自己“聽力”的情況下,應該怎么說出來呢?
權浩然這樣的青銅器高手,那么多年都沒看出來,自己總不能看了這么一會兒就輕松看穿吧?
吳奪點了一支煙,簡單又理了一遍思路。吳大志和權浩然還在吃飯,并沒有過來。
關于這尊鼎,就是這么回事兒了。不好說也得千方百計說出來。
正在此時,坐著的化肥,又是仰頭一聲“歐”。
吳奪看它,它也看吳奪。
吳奪蹲到了它面前,“你知道下面的一層紋飾是什么,對吧?”
化肥又瞇起了眼睛,卻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
“是不是地理圖?”吳奪又問。
化肥繼續瞇著眼睛,沒有任何表示。
吳奪嘆了口氣,站起身來,不再追問。
化肥此時也不再坐著了,站起,轉身,蛋腚地先行離去,又把屁股留給了吳奪。
吳奪看著離去的化肥,卻倏然間靈光一閃,一拍大腿,“對啊!我怎么沒想到呢?上下兩層的事兒,可以這么說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