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是親舅舅。他的祖父,和溥儀的生母,算是一個大支下來的,肯定出了五服了,只能算遠房堂姐弟。但論起來的話,溥儀也得叫一聲舅舅。”
這個,吳奪確實無法考證,也不知道房衛國是從哪里打聽來的。因為老財主和李天風都不曾說起,所以吳奪還是持一定懷疑態度的。
不過,溥儀的生母,的確也姓瓜爾佳,本名瓜爾佳·幼蘭。瓜爾佳·幼蘭是榮祿的女兒,榮祿是慈禧手下的紅人,所以瓜爾佳·幼蘭還曾被慈禧收為養女。
若是從年齡上看,關知魚現在八十多將近九十,那么就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初生人。瓜爾佳·幼蘭是1884年生人,若是關知魚的祖父比瓜爾佳·幼蘭小不了幾歲,那么四十多歲當爺爺,不要說在那個年代,現在也不是沒有。
“房哥你接著說。”吳奪見房衛國停了,便開口道。
“溥儀退位之后,還住在紫禁城,是1924年離開的。在他離開之前,弄走了大量寶貝。”房衛國說到這里頓了頓。
吳奪接口,“從你給我的照片來看,迷樓合歡俑肯定是入過土的,而且,也不可能是清宮流出的東西啊!”
“對,我只是從頭開始說,讓你鋪墊鋪墊思路。”房衛國接著說道:
“關知魚的祖父,就是幫助溥儀從宮里往外帶東西的人之一。溥儀曾經找過很多人,大多數都是宗親,這樣入宮見面的理由起碼比較充分。關知魚的祖父,算是比較遠的親戚,是最后才用他的。
不知道你清楚不清楚,即便是當時,想從宮里往外帶東西,那也是很難的。因為宮里的古玩珍寶,都登錄在冊,而且有專人看護,就算溥儀以賞賜的名義,那也得登記,開了‘條子’才能帶出宮門。
結果,關知魚的祖父也不知用了什么法子,總之任務完成得很好,所以因為這事兒和溥儀關系又近了一步。
等到溥儀到天津的時候,他也跟著去了。
別看溥儀早就不是皇帝了,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當時天津的各國公使還有一部分國內軍閥,還都尊稱溥儀是皇上哩。
溥儀呢,最大的興趣還是復辟,他還想當皇上。而且溥儀從清宮帶走了那么多好東西,有錢啊,所以各種各樣的人,懷揣各種各樣的目的,接近溥儀,主要就是想撈一筆。
這里頭,有個叫謝米諾夫的俄國人······”
吳奪聽到這里,有點兒扛不住了,“房哥啊,你這鋪墊得也忒長了點兒!”
“別急嘛。”房衛國嘿嘿兩聲,“我這也是經過了梳理,說的時候,沒有個前因后果,總覺得不太通暢。”
房衛國所說的這個“謝米諾夫”,吳奪還真沒聽說過。
實際上,這人也有點兒來頭。沙俄時期,他參加過一戰,因為表現出色還被晉升為哥薩克軍官。但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時候,沙俄被推翻了,謝米諾夫和一批保皇派成員就跑到了西伯利亞,組建了一支武裝力量,妄圖復辟沙俄政權。
從這一點上來看,他和溥儀還能有點兒“共同語言”。
復辟自然是成功不了的,被打得落花流水。于是,謝米諾夫帶著一些殘部,就逃到了華夏北部邊境,干一些打家劫舍殺人越貨的勾當,基本就是土匪流氓。
同時呢,謝米諾夫也接觸了一些華夏的軍閥和各國的政客,不過他的這支隊伍太爛,很少有人能看得上。
1925年,謝米諾夫聽說了溥儀的事兒,于是先聯絡,后見面。他在溥儀面前,忽悠的還不錯,說自己擁有一支強軍,愿為溥儀光復大清鞠躬盡瘁。
溥儀和他第一次見面,當場就給了五萬!這在當時,堪稱巨款。后來,謝米諾夫又陸續以各種理由要錢,溥儀又給了幾次。
但是這貨總是耍嘴皮子,始終沒有什么實際行動,所以最后溥儀也就不再搭理他了。
而就在和他有來往的這個過程中,關知魚的祖父,卻是一個溥儀的“代表”。因為關知魚的祖父上過新式學堂,而且挺有語言天賦,掌握了兩門外語,一門是英語;另一門,就是俄語。
“就在謝米諾夫和關知魚的祖父接觸的過程中,謝米諾夫為了討好溥儀,也曾經送過東西!而且當時溥儀已經不太愿見他,他是托關知魚的祖父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