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說嘛,估計就是在臺下吹吹牛。”見吳奪要走,小伙兒故意激將了一句。
他反正是就想看熱鬧。
吳奪也不吃他這套,還是想走。
臺上的男主持輕聲示意了一下女主持,意思是別浪費時間。
可女主持不知為何,卻還是再次邀請了一句:“男子漢大丈夫,怎么還害羞呢?”
周圍很多人也都“鼓勵”起來。
寧霜拽了拽吳奪的胳膊,“大過年的,咱們出來,不如就討個彩頭吧!”
寧霜的話才讓吳奪心頭一動,出來為了“豫州鼎”,可是現在仍沒什么突破口,討個彩頭倒也不錯。
最終,吳奪上去了。
“這位先生,您剛才說自己是華夏古玩小題庫,是有這么回事兒么?”男主持笑問。
“請出題!”吳奪避虛就實。
“看來是想用事實說話嘍!”女主持笑著看向答題卡。
第一題還是比較簡單的。
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中的“清明”,指的是:
A.年號B.節氣C.景物D.政治
吳奪自然是選了D。《清明上河圖》反映的是當時京都汴梁市井生活。這個“清明”,指的是政治清明,清明的政治之下繁榮的社會氣象。
繼續。
第二題也不難。
下列哪一位是華夏古代的女性制硯名家?
A.顧大嫂B.顧二娘C.孫二娘D.扈三娘
這道題不難是因為可以用排除法。母大蟲顧大嫂、母夜叉孫二娘、一丈青扈三娘,都是水滸里的女性人物。
即便不知道顧二娘是制硯名家,也能通過排除這三位來選對答案。
娘這個字,除了有母親的意思,還有姑娘的意思。所以,帶“娘”字稱呼的女性不一定就老,也不一定有孩子;所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說的是女大當嫁,不是母親改嫁。
顧二娘,是華夏歷史上少有的女性制硯名家。若是收藏硯臺的,不知道顧二娘,那也就別玩了。
顧二娘是蘇州人,生活在清代雍正到乾隆時期。她本來不姓顧,是嫁到了顧家。
她的手藝,是從公公和丈夫那里學來的。她的公公,就是清代的制硯名家“顧道人”。顧道人和兒子先后去世,兒媳婦顧二娘就繼承了這門手藝。
“連下兩城,勝利在望!”女主持人還插空鼓勵了一句。
不過,第三題的難度,就升高了。
宋代有八大民窯系統,以下哪個窯口產出影青瓷?
A.磁州窯B.耀州窯C.饒州窯D.吉州窯
當然了,所謂難度只是相對而言,相對之前的題目,也相對不同的人。
對于吳奪來說,依然輕松答對。
答案是C。饒州窯。
饒州窯,就是后來的景德鎮窯。
影青是一種俗稱,實際上是饒州窯的青白瓷。影青這個俗稱很生動,因為影青瓷很薄,薄到透光的程度。
三題皆對。
三等獎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