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棺蓋,青銅棺本身像是整體鑄造的啊!”吳奪不由開口。
“嗯,這青銅棺本身,就是一件價值不菲的文物!”吳大志舉起手電,照向青銅棺的底面。
青銅棺的底面,平素無紋,但卻刻了字!
字數比較多,豎向排列,在棺材底面的中央位置排了四列,其中一列只有兩字,其他三列都是七個字。
依然是籀文。
吳大志仰著脖子仔細審視,緩緩讀了出來:
子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
“子曰?”吳奪略略一怔,旋即說道,“這個子,不是如今說‘子曰’自然想到的孔子,而是墨子!”
“對!”吳大志接口,“這就是墨子的話。”
這幾句話比較容易理解,是一種高尚賢達的倡導。
“看來,我們猜對了,這青銅棺里,極有可能是《墨子》全篇!”吳奪又道。
吳大志:“嗯,如果我猜得沒錯,九點鐘方向、十二點鐘方向、三點鐘方向的三處地方,其中一處就是開啟青銅懸棺的機關,另外兩處嘛······”
吳奪接口,“秘藏豫州鼎的機關,孤丘墓葬的入口!”
“走,先看看化肥直奔的九點鐘方向!”吳大志抬了抬手。
化肥倒是很安靜,他們過去之后,它還坐在那里,歪著腦袋“研究”。
這里是一處石臺,石臺后面的石壁上,又是一道石門。
這道石門高約兩米,寬約一米半。四條邊和石壁相接之處,居然鑲嵌了青銅邊框。
石臺并不高,一尺左右,是以化肥也能坐在旁邊觀察。
吳奪和吳大志也蹲下了。
石臺表面,分成兩部分。
一部分是正方形,以陰刻線條畫出了一個九宮格的圖形。每一個宮格中心,都有一個孔洞,也就小孩子玩的玻璃球那么大,用手電照射,下行不深就“拐彎”了。
另一部分就在正方形邊上,是個長條形的石槽;里面,放著九顆如同玻璃球大小的圓球,材質和顏色不一。
“又玩這套!”吳奪輕咳一聲,“最后取青州鼎,也得這么干。”
“這哪能一樣呢?青州鼎那里,是明確告訴你哪個洞口放什么。這里,得破解。”
他們先看了看九顆小球,又一一上手掂量。
材質倒是不難辨認。
九顆小球,其中有五種硬度和質量偏大的玉石:黃玉、墨玉、白玉、青玉、赤玉(南紅瑪瑙)。
還有四顆小球,分別是黑色的陰沉木質地、白色的硨磲質地、紅色的朱砂質地、青綠色的松石質地。
“九宮格?陰陽八方,九鼎于宮!這石門之中,應該就是放置的豫州鼎所在了!”吳奪說道。
“應該是。”吳大志道,“這九顆小球,也應該是打開石門的‘鑰匙’。”
“好像不難啊?”吳奪點了點九宮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