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中央,則是一個近似三角形的小坑,最大直徑也就是一尺多。
不要說吳大志,陳濟世一看也明白了。
蛇形。
蜿蜒曲折的石槽是蛇身,近似三角形的小坑是蛇頭。
不過,陳濟世也就能認出是蛇形,吳大志卻進而根據蛇判斷出了是哪一只鼎。
地支之中,蛇的陰陽五行屬性是:陰火。
火應南方,陰對陰鼎。
南方陰鼎揚州鼎!
看來,揚州鼎的秘藏之處,應該在一處湖底······
不知道這湖有多大,但是似乎不需要涉入湖中經由水路;在湖岸下方,應該有通道能通往湖底之下的秘藏揚州鼎之處。
而眼下他們看到的“蛇頭坑”里,則放著一個長方形的匣子。
這個匣子是石質的,或者說是叫不上名兒來的地方玉石,不是什么名貴玉種。
石匣是白色的,質地不怎么細膩,但比大理石之類的石材要潤不少,上面還有淡黃色的紋路。
“蛇頭坑”本就不大,石匣更小,也就二十多厘米長,十厘米左右寬。
吳大志將石匣從“蛇頭坑”中取出,又看了看坑中無甚異常,便捧著石匣放到了坑邊的平臺上。
蛇,在揚州鼎的“地理模型”中已經一舉兩得地展示了,所以吳大志猜測,這石匣之中就未必是蛇形之物了。
“開了看看再說!”吳大志沖陳濟世點點頭,便將石匣打開了。
這石匣的開合很簡單,就是天地蓋,直接拿下蓋子即可。
里面,躺著一把“匕首”,或者說類似短劍。
長度也就是二十厘米左右,而且結構極為簡單,劍身底部,只是凹陷出一個握處,并沒有劍格。
而最底部則以類似魚頭的形狀收尾,上面還有一孔。配合“魚頭”的形狀,這個孔還真容易讓人想到魚眼。
這“匕首”并不是青銅的。
整體是暗灰色,劍身之上,則有細密的黑色紋路,彎曲盤結······
“花紋鋼?”陳濟世看著“匕首”上的黑色紋路,不由皺眉,“前面發現的,都是戰國之物,可是這一件······戰國時期,應該還沒有花紋鋼吧?”
“有。”吳大志應聲干脆,伸手在黑色紋路上摸了摸,“春秋戰國時期,應該就有了花紋鋼,只是比不了后世的那種精煉花紋鋼,叫花鐵更為確切。”
“花鐵我知道。但是這花鐵兵器,我也記得應該是唐代才有。”
“唐代是大規模出現了花鐵兵器,在此之前早就有了,比如大名鼎鼎的赤冶刀,就有可能是花鐵刺刀。”
陳濟世微微皺眉,“關于赤冶刀的史料甚少,即便是花鐵所造,那也是十六國時期的事情,距離戰國時期還是相差了太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