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你怎么看,不是我怎么看。”吳大志之前在陳濟世面前夸了他,現在等他發表高見呢,根本不給提示。
“我看?我看是魚腸!”吳奪剛才已經聽了,這還有跑?
“真是魚腸劍?”陳濟世一個沒忍住,身子晃了晃。
“想當年,鑄劍大師歐冶子找到了一批上好的材料,包括若耶溪之銅、赤堇山之錫······他為越王鑄劍,本來應鑄五把,可是鑄造成功湛盧、純鈞、勝邪、巨闕四把名劍之后,材料卻已用盡······”
“停!”吳大志抬手,“臭小子你說書呢?”
“爺爺,神兵當前,不要著急,你閉上眼睛,慢慢體會。”吳奪說著,自己先微微瞇起了眼睛。
吳大志:“······”
陳濟世哈哈大笑,“你這小伙兒咋突然神神叨叨起來了?不過我喜歡,繼續說吧!”
吳奪其實也是一個“聽眾”,現在不過是轉述。
而且轉述的是兩千多年前的傳奇,所以他還真有點兒享受的感覺。
“鑄劍材料用完,歐冶子答應為越王鑄造的五劍,卻還缺其一。但良材難得,又不能用普通的材料糊弄,歐冶子便想到了之前曾經得到的一塊玄鐵。
所謂玄鐵,其實就是隕鐵。利用這塊隕鐵,加上鑄造其他四把名劍剩余的零碎礦料,歐冶子進行冶煉,居然煉出了一種特殊的‘花鐵’。
不過不多,所以這些‘花鐵’只鑄造出了一把短劍。可是,這短劍出爐之后,卻又扭曲變形了!于是,歐冶子又進行了鍛打,終于完成了。
孰料,在最后一次淬火之時,原本鍛打平滑的劍身,卻突然在冷水之中,‘凝結’出了如同腸形的糾纏彎曲的紋路!
而且,與此同時,浸在水中的劍身,光韻流轉,如同游魚入海,一閃而逝!
歐冶子不由大叫一聲:魚去腸留,大逆大兇!
此劍,就此命名為——魚腸劍!”
吳奪一口氣說完了,卻還略有回味。
吳大志很煞風景地摸了摸吳奪的額頭,“不燒啊!”
“爺爺!”吳奪回過神來,“我還是換個說法吧!春秋時期,并沒有通行的花鐵鑄造之法,這把魚腸劍,乃是歐冶子妙手偶得,和當時所有的名劍都不一樣。也正因為魚腸劍后來杳無音訊,所以并無定論。卻不想,居然在戰國末期就被藏在了這里!”
“你這不是鑒定,你這是編故事。”
“爺爺,這東西本來也沒法鑒定。即便能做年份檢測,可誰又能斷定這就是魚腸劍呢?”
其實吳奪說之前,就知道他倆也不會信,但是不說又憋得慌。在自己宣泄的同時,也權且當成他們勞累一番之后的調節和放松吧。
“罷了罷了,你個臭小子!”
陳濟世此時卻笑道,“這把劍是魚腸的可能性的確很大,只是傳承無序,只能自賞自珍。”
“老陳,你喜歡,留下吧。”吳大志接口。
“七爺,這把短劍,我看,注定了是小吳的,他能靈感迸發,說不定也是受到了劍的感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