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展柜里是一只玉壺春瓶。
這玉壺春瓶是雙獅團花紋飾,五彩的,但是用彩不夠豐富,只有紅綠兩色,加上釉下青花,也不過三色。
但不能叫三彩,還得叫青花五彩。這是“技術”分類。
只看視頻,視頻里還隔著個玻璃展柜,吳奪實在是不能定論,視頻還差幾秒鐘結束他便點了暫停,抬手說道,“老爺子,這東西,不光見不到實物,而且還隔著一層玻璃,不好說啊。”
“你憑感覺,能不能大致斷代?”
“這東西,肯定不是清代五彩,也不像明后期的五彩,我感覺,像是是明早期,甚至元五彩。”吳奪又道,“但這只是感覺,就這么看,肯定做不得準啊!”
“厲害!”董懷恩卻翹起大拇指,“就是元五彩!”
五彩瓷器,算是最早出現的彩瓷種類,大致出現在元代后期,它的藝術風格,受到了很多西域文化的影響。
不過五彩在明初沒有發展起來,因為它的色彩熱烈,所以被很多文人認為很俗氣。
明早期著名的《格古要論》中就說,“五色花者,且甚俗”。
但是,最終普及面最廣的,它必定是最俗氣的東西;到了明晚期,五彩真正崛起,幾乎能與青花平分天下。
吳奪以前根本就沒見過元代后期和明代早期的五彩瓷器,這次還真是憑感覺,沒想到感覺還挺準。
董懷恩這么一說,吳奪便又再度點開視頻,拉到開頭,仔仔細細又看了一遍。
快看完了吳奪順口問道,“老爺子,這是哪家博物館······”
吳奪話音未落,卻突然停了口,因為他在視頻最后,發現了旁邊玻璃展柜的一件東西,連忙點了暫停。
剛才看第一遍的時候,還差幾秒鐘沒看完,這次看到底了。
在最后,拍攝者調整了一下角度,最后結束的一兩秒,拍到了旁邊的玻璃展柜。
這個展柜里,居然是一只三足圓鼎!
雖然看得不算很真切,但也能看出,鼎腹的紋飾,不是常見的青銅鼎的紋飾,而是類似山川河流!
吳奪一下子就想到了唐代縮仿青州鼎。
唐代縮仿青州鼎是四足方鼎,這只鼎是三足圓鼎,看這視頻,感覺兩者大小差不多。
難不成,這是那一只去向不明的唐代縮仿徐州鼎?
“這不是博物館。”董懷恩應道,“這是我女婿在一個藏家的私人展室里拍的。”
“噢?哪里的藏家?”
“港島。”董懷恩介紹,“我女兒女婿都在深圳工作,我女婿是個律師,也是這個藏家在深圳的公司的法律顧問······”
吳奪忍不住打斷,“老爺子,這個藏家叫什么名字?”
“蔡宇峰,你應該沒聽說過。我女婿說他比較低調,而且他也不是港島本地人,好像快四十了才去港島定居,現在六十多歲吧。”
吳奪是沒聽說過,“老爺子,您注意到旁邊展柜的那只鼎了么?”
“噢,那個我也注意到了,還問過我女婿呢。我女婿說,這只鼎到不了上三代,就是唐代的青銅鼎。之所以也挺重視,就因為看起來像是臆想大禹九鼎縮小比例鑄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