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還直接抱著這件鳳尾尊又放回到撿漏區才回來坐下,繼續看胖老頭兒要給吳奪展示的東西。
胖老頭兒從錦盒里拿出來的,確實是一件一般大小的青花方斗筆筒,畫片也是山水。
吳奪一看,微微一笑。他沒有說話,心下卻暗道,這怎么能是很像呢?
胖老頭兒也笑了。他也沒有說話,卻好似看穿了吳奪所想,心下也暗道,這個后生仔,確實是個高手。
這件青花方斗筆筒,雖然形制、大小一樣,都是青花,畫的也都是山水;但是,青花發色不一樣,也就是用的鈷料不一樣。
這一件的發色,是典型的“翠毛藍”,所用青花鈷料是云南的珠明料。
而吳奪要買的康熙賞賜納蘭性德的青花方斗筆筒,發色淡翠,所用青花鈷料是浙料。
康熙官窯,早期到中期的青花器,大多用的都是浙料;中期到晚期,才開始用云南珠明料,出現了經典的“翠毛藍”。
上手翻底之后,吳奪才知道還有一點很像的地方,那就是底款,也是六字篆書:大清康熙年制。雖然寫得不一樣,但確實都是篆書。
吳奪上手之時,就順帶聽了聽。
沒錯,這就是一件康熙晚期的官窯。
沒想到,以前沒見過的實物,這一次居然見到了。看來,康熙晚期官窯出現過極少的六字篆書款,不是瞎傳,是真的!
吳奪聽完之后,輕輕放下,將兩只青花方斗筆筒并排擺在一起,又看了看。
這兩只筆筒雖然都是山水畫片,但是內容不一樣,撿漏區的那只,清麗疏朗;胖老頭兒后拿出來的這一只,多了亭臺樓閣和游人,而且山水風格更為雄壯。
加上青花發色也不一樣,所以形制和大小一樣的兩件筆筒,帶給人的卻是不同的視覺感受。
各有各的美。
胖老頭兒點了點他從錦盒里拿出來的那件,“這一件,我報價一百萬!所以,你相中那件,報價十萬,高不高?”
“一百萬的這件,是開門的康熙晚期的官窯筆筒。”吳奪的話只說了一半便停了,剩下的話就不需要說了。
因為康熙賞賜納蘭性德的這件筆筒,除了吳奪,沒有人能“看”出其中的秘辛;應該不會當成康熙早期官窯看,只能當后世仿品,而且還仿得有點兒“不倫不類”。
“我明。”胖老頭兒不自覺又吐出了粵語發音,他自然明白吳奪的意思,“但是,既然擺在撿漏區,不是都和你一樣認為的。”
老頭兒的意思是,我賣給你,就喪失了以后碰上想撿漏的棒槌當成康熙官窯出高價的機會。
若有人認為是康熙官窯,那么判定價值和胖老頭兒后拿出來的筆筒一樣,能值一百萬,有人想撿漏的話,說不定幾十萬買呢?
當然,這樣的機會也未必好碰,但現在吳奪想仨瓜倆棗買走,那是不可能的。機會再不好碰,也比這么點兒錢值得等。
而十萬的話,那就可以了。
吳奪看了看胖老頭兒,他這生意做得很精明,也很細,是在尋找平衡中的最大利益點。
“您多少再讓點兒。”吳奪笑呵呵開了口。
胖老頭兒皺了皺鼻子,“昨天那個年輕人也是這么說的,我讓了,結果走寶了。”
“您都說了,他是個高手,我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