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小子,有進步啊!”吳大志連連點頭,“戰國末期,樓蘭人有沒有建起頗具規模的樓蘭城都不好說······這幫人里,有不少墨門中人,莫非······”
“莫非樓蘭古城的建設,這幫人提供了很多技術支持?”
吳大志揉了揉太陽穴,眼睛卻亮了,“樓蘭古城遺址,特調局應該能掌握不少東西!結合著樓蘭古城尋找秘藏冀州鼎之地,還真是一個思路!”
“爺爺,我聽說樓蘭古城遺址和墓葬里的很多文物,早在清末到民國時期,就被外國人給搞走了?”
“是啊。”吳大志瞇起了眼睛,“樓蘭古城!那時候,外國人比華夏人更感興趣,稱之為華夏的龐貝古城。樓蘭古城真正被發現,也是因為一個瑞典人······”
1900年,世界著名探險家、瑞典人斯文·赫定受瑞典國王資助,帶著一支所謂的科考隊來到華夏,雇傭了一名維族人為向導,進入塔里木盆地,接著踏足羅布泊。
那時候,羅布泊周圍雖然也是沙漠腹地,但還是有“泊”的。
這支科考隊歷經艱難險阻,卻一無所獲。就在失望而歸時,向導的隨身工具丟了,于是返回尋找;就在這個過程中,向導遭遇了一場沙塵暴,這場沙塵暴,吹出了一些斷壁殘垣。
向導立即找到斯文·赫定,報告了這一幕。
斯文·赫定帶領科考隊來到這個地方,經過一番勘查,最終確定,這就是曾經的樓蘭古國的都城——樓蘭城。
這個發現一經公布,很多外國“探險隊”蜂擁而至,什么英法德美日,都來了。
不能說這里面沒有真正的科考人員,但是,有相當一部分,是沖著樓蘭遺址和墓葬中的文物來的。
這個期間,大量文物流失海外;如今,還能在一些博物館里見到。
吳大志又道,“關于羅布泊和樓蘭古城遺址,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我們國家也陸續進行了大量的考察,比如1980年出土的著名的‘樓蘭美女’。”
吳奪點點頭,“這方面的資料情況和實地數據,特調局若能提供,那么探查秘藏冀州鼎之地,可能就會容易多了。”
“不錯!今天的討論很有成效,等再見到龐局,咱們和他好好合計合計。”
“他現在回燕京了?”
“他沒說去哪里,只說隨時聯系。現在是準備階段,他是組長,必定很忙;加上其他的地點還沒參研出來,所以就不要主動聯系他了。”
“嗯。”吳奪和權浩然都點了點頭。吳奪又道,“您參研出一個位置,我們先行討論,也是很有必要的。”
吳大志喝了口茶,“從明天開始,我繼續潛心參研,你倆也做做準備工作。”
其實,吳奪和權浩然的“準備工作”,主要是精神和心理上的。
吳奪心想,利用這段時間,自己也可以抽空梳理歸納一下在古玩上的學習心得,好好思考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