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攤主伸出了四個手指頭,“四千塊,一分錢也不能少,我也不啰嗦了。”
“你得讓我先看看吧?”吳奪笑了笑。
“這是當然,我是先說好后不吵吵。”
吳奪就此上手。
化肥依然保持著興趣,上前聞了聞。
吳奪細看之后,明白了,原來這是一件袈裟環,怪不得化肥也感興趣。
袈裟環是僧人用來束系袈裟所用,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相當于披風的扣頭。
白玉的袈裟環最多,因為白玉表達了一種清凈純粹。
這件袈裟環從形制、沁色、包漿、工藝上綜合來看,應該是元末明初的東西。年份還不算淺呢。
這樣一件白玉袈裟環,四千肯定是個漏兒。
其實吳奪這趟出來趕集,真是壓根想不到還能碰上這樣的古玉。
“有點兒漂亮,我的狗子居然也喜歡。”吳奪呵呵笑道。
“喜歡就買了吧,我也喜歡玉,不過只玩玉牌。”攤主還從脖領子里掏出了一塊玉牌。吳奪一看,好嘛,他到底是懂還是不懂?
他掛的這塊玉牌,是現代玉器,俄料,最大的優點也就是白了。牌子上浮雕了個猛虎下山,確實是手工不是電腦工,但那虎雕得跟病貓似的。
“你要說是塊和田玉牌,四千還行,一個小環環,而且還有磕碰有沁,四千貴了。”吳奪習慣性砍價。
“這是老玉,玩的就是那個味道,就算是清朝的,那也兩三百年了。”
吳奪一聽,攤主果然是似懂非懂,只是一個還沒入門的玉器愛好者。
“老玉也得看品相啊。”吳奪又道。
“你誠心買不?”攤主摸出煙來,點了一支。
“你誠心給價我就誠心買。”
“三千五,夠意思了吧?你也別說了,再說就還給我。”攤主伸手。
最終,吳奪也沒太磨嘰,就此拿下了。
這件袈裟環市場價值能有個小幾萬,如果不是漏兒,對吳奪來說還真是可要可不要的東西。
貨款兩清,吳奪收起袈裟環,拎起買的東西,喊了聲化肥,準備去往權浩然停車的地方。
轉身之后,吳奪抬頭邁步,卻發現不遠處的路邊,站著一個老和尚,微笑著沖他招了招手。
他身材高大,身著灰布僧袍;光頭長胡子,胡子已然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