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過了一周,這塊硬骨頭終于啃下來了。
這天晚上,屋外月明星稀,屋里燈火通明。
四人圍坐八仙桌旁,桌上鋪著兩張大地圖,一張是吳大志的手繪地圖,一張則是標準的比例尺地圖。每個人面前還都擺著紙筆。
“果然如吳奪所說,除了羅布泊的冀州鼎,其他的鼎都在古九州的范圍之內。”吳大志先點了點標注西方陽鼎雍州鼎的紅圈:
“這個地方,屬于陜省元州,具體在元州下轄的西縣偏南,現在還是農村。根據‘地理模型’中提示的城墻;這個地方又在戰國時期魏國古長城經過范圍內,算是進一步佐證了。”
吳奪接口道,“戰國時期的魏國古長城,現在怕是十不存一了吧?”
“嗯。”吳大志點點頭,“戰國時期,魏國古長城其實是魏國和秦國的分界線。根據史料,魏國長城依照地勢,整體大致成南北走向;本來是很長的,不過如今也只剩幾處遺址了。”
“這地方不算很難找。”權浩然又看了看吳大志在正規地圖上劃出的范圍,“依照山體走勢,即便沒了古城墻,也不至于抓瞎。”
“是啊,這個地方算是比較好找又利于探查的。”吳大志又拿起了手機,“還有一點,這范圍里,我查到有個地方叫桃村,自古以來就多有桃樹······”
吳奪一聽便明白了,這個桃村附近的山體,當是重點探查對象。
因為在地下迷宮的‘地理模型’中,雍州鼎是用一個靈猴帶鉤來指示的。
猴子和桃子······
靈猴獻壽,獻的就是壽桃。
吳大志接著又道,“這陽鼎的位置,參研起來難度確實夠大,但是參研出來之后,感覺實地探查的話,卻比陰鼎要簡單一些。”
吳奪點了點頭,目光又看向了標注東方陽鼎徐州鼎的紅圈。
這個紅圈,居然還在海邊。
吳大志就著他的目光,隨后也指向了這個紅圈,“這個地方,是蘇省連州,濱海城市。好在秘藏徐州鼎之處并不在市區,而在郊區的南臺山。”
南臺山,是一個山群,海拔不怎么高,也不怎么出名。不過,秘藏徐州鼎之處,根據“地理模型”的提示,應該有三峰并立,也不會太難找。
“南臺山?若是參照‘三峰并立’的話,莫不是三指山?”權浩然接了口。
“你去過?”吳大志看他。
“去過。蘇省連州的南臺山群雖然在郊區,但也有一部分被納入了臨海的景區。這三指山不在臨海景區內,名字是當地的叫法,所以知者不多。而且嚴格來說,并不是三峰并立。”
“噢?說說看?”吳大志知道南臺山,卻沒聽說過三指山。
于此同時,吳奪也開始上網搜索南臺山和三指山。
“其實三指山是一座山峰,只是山體從頂部往下百余米有兩道挺明顯的長裂縫,看似將山體分成三部分,也如同三根并攏的手指一般,由此得名。”
吳奪還真找到一組三指山的圖片。
看起來,著實平平無奇,只是某個角度看有點像“三指并攏”。
不過,根據“三指山”的情況,恰在吳大志劃出范圍的中心位置。
吳奪又搜出了一些說法。
這三指山位置比較偏,既不在海邊景區,也不臨主干道;但是,有些驢友爬過,還有人發現并介紹,山腰有一處“平臺”,讓人聯想到張無忌掉下懸崖被困、后來又鉆進山腹得到九陽真經的那個地方。
只是這“平臺”比較險峻,不管是從下面爬上去,還是從上面爬下來,都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