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認識之后,龐統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發聲開場。
雖然特調局相對算是一個講究效率、靈活機動的單位,但在這個會上,有些官話還是得說的。
首先就是領導的重視。
這件事情,特調局的一把手自然是很重視,而且他正面臨上調的節點,這事兒若是成了,那上調就更穩了。
一把手上調,位置空出來,最可能上位接班局長的人,就是龐統。
當然,龐統不會說這些,只說局長很重視,多次過問云云。又說,上級一位大領導也很重視,還親自與他通過電話。
多大的領導他沒說,但是特調局這個單位只比國家文物局矮半級,而且不歸文物局管,是更上一級的直屬單位,想想也知道確實是大領導。
不過,這件事情,還沒有詳細地集中地正式地形成匯總報告。因為一只鼎都還沒弄出來呢。
第一只鼎“出頭”之日,才會形成真正的“開局”。
龐統說完之后,直接讓吳大志介紹情況,同時強調,真正了解具體細節的,其實就他們八個人;三個特調局的人,龐統、李山、梅小梅;一個文物局考古隊借調的寧霜,還有四位民間專業人士:吳家祖孫、權浩然、葛亮。
而調查組的其他小組其他人,了解的情況都不全,甚至有的人連這次的終極目的是讓沉寂兩千年的九鼎重見天日都不知。
饒是吳大志已年過古稀,見慣了風浪和場面,此時還是有些激動。
這種激動帶有一定的儀式感,就好像你苦戀的姑娘終于正式答應了你,雖然距離洞房還有個過程,但好歹是朝著入洞進發了。
······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龐統對民間專業人士是這樣,吳大志對特調局的人也是這樣;既然已經“一體化”了,那就不會藏著掖著。因為關乎著如此大事的成功率,需要精誠合作。
九鼎的特點和位置,吳大志根據之前的參研和討論,一一詳細介紹。
介紹完之后,又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意見。
這些建設性意見的重點,就是探鼎和取鼎的順序。
在這個環節,大家的興奮度都起來了,出現了一些討論。
豫州鼎作為九鼎之央,位置也在“當中”,而且情況都已經探得明明白白,所以最后一個取,大家的意見是一致的。
至于其他八鼎的順序,吳大志是倒著來說的。
在確定了九鼎所有位置、等待開會的這段時間,吳大志一直在琢磨,也和吳奪、葛亮、權浩然有過深入地交流,所以想法早就成形,說起來也很有條理。
這里頭,因為青州鼎需要“八球”打開機關,所以應該是倒數第二個。
冀州鼎所在的羅布泊,如今和過去變化最大,而且實地探查的風險也最大,吳大志建議倒數第三個。
揚州鼎過去在湖底,如今卻“身”在鬧市,建議倒數第四個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