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小梅說著指了指寧霜,“當然比你女朋友還是不行。”
“她是高水平選手,我也比不了她。”吳奪接口。
“行了,別假謙虛了。”寧霜推了吳奪一把,“再說了,小梅姐對金銀器和瓷器很在行的,這幾天交流過。”
······
三人也沒在河灘上再待多久,接著就走回了下來的橋邊,從臺階上去了。
“哎?怎么突然冒出一個市場?”梅小梅一指橋頭的路邊。
吳奪一看,果然擺了很多地攤。他們來的時候還沒人擺攤,結果撿了一個多小時石頭,上來居然有人擺上地攤了。
大概有二三十個攤位。
寧霜點點頭,“可能就是個自發的市場,出攤晚。午飯時間還早,那就逛逛?”
這些地攤,大部分是玉石,也有一些土特產和工藝品。因為到河灘上撿石頭的游客很多,主要是面向他們的。
所以,這里的玉石······一言難盡。
反正吳奪是一次也沒上手。
不過,他們也發現了一個古玩攤子。
這個攤子上的東西,主要是“老玉”。同時呢,攤子上還有一些別的老玩意兒,比如匕首、骨件、天珠什么的。
東西基本都不太著調,但吳奪還是蹲下了。
因為攤子上有一件瓷器。
吳奪沖攤主點點頭,便拿了起來。
這是一件盤子。
攤主是個四十歲左右的男子,長得很瘦小,不像是本地人,口音似乎是川普,“小哥來旅游的?”
“是啊。”吳奪手上的盤子直徑不大,也就二十厘米左右,通體黃釉,盤心綠彩,綠圈之中繪著云龍紋。
翻底,六字青花篆書款:大清乾隆年制。
乾隆官窯黃釉器······
不過這是一件殘器。
本來應該是裂成兩半了,但是盤底打了八個鋦釘。
裂的位置不是正中,恰好避開了底款的中心位置。
同時,鋦釘打得也很藝術,并沒有完全依照裂隙打成近似一條直線,而是打成了一個月牙形,還根據位置用了大小和寬窄不同的鋦釘。
而且這些鋦釘不是普通的鐵釘銅釘,而是銀釘。
如此一來,方形的青花底款,和月牙形的銀鋦釘還真有點相映成趣的感覺。
鋦瓷這個活兒,何時出現,不太好考證,但干這個活兒的,開始只是下九流的行當。只有窮人用的瓷器碎了,不舍得買新的才會請鋦匠打上鋦釘繼續用,所以鋦匠肯定也賺不了多少錢。
但這的確是門手藝。
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金剛鉆和鋦釘的發明應用,奠定了鋦瓷行當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