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面上,有小氣泡冒了出來,于此同時,淤泥開始變得稀薄。
同時,隨著氣泡的冒出,原本的黃褐色,也變成了紅褐色!
最終,原來感覺像“芝麻醬”的淤泥,變成了“米湯”一般,有點兒水井的感覺了。
氣泡不再冒出,而“水”的顏色,最終也變成了赤紅色。
吳奪和權浩然停了手,寧霜和梅小梅也圍了上來。
“這,原來難道是一口井?”吳奪想了想,離開“窩子”,就近找來了幾根樹枝。
吳奪簡易折了折、編了編,將幾根樹枝做成了一個“筏子”,隨后小心地輕輕地平著放了進去。
“筏子”只是微微一滯,接著便沉了下去。
“這‘紅米湯’,看來吸力很大啊,但是之前上面堆積的淤泥,怎么沒有被吸下去?”梅小梅開口。
“可能是淤泥的結構和這種紅色液體比較相似,相當于形成了一個混合浮層。”權浩然想了想之后應道。
“這個地方,難道一直沒有被村民注意到?”梅小梅又道。
“按說是不應該,因為畢竟是一個下洼的窩子,又不是平的,只要來過,就可能引起注意。”吳奪皺了皺眉,“回頭也可以問問村民。”
“有些事情不好說的。”權浩然接口道,“這樣,咱們先記下這處地方,繼續探查,待在這里也研究不出什么來。”
“這里有點兒危險,咱們插上兩根樹枝,再寫個提示吧!”吳奪提議。
大家都點了點頭。
吳奪拿起了工兵鏟,從窩子旁邊鏟了一些淤泥——現在干燥的已經可以說是黃土了,準備鋪在旁邊、在上面劃出“危險”兩個字。
就在鏟了一次土之后,吳奪忽然發現,培在“窩子”旁邊的土堆中,露出了一點兒黑色的東西。
吳奪連忙蹲下身來,用手撥拉了幾下······
最終,吳奪從土堆里,扯出了一只手套。
這手套很新,是半指手套,也很輕。
看到這只手套,吳奪和寧霜不由對視一眼。
因為,在石梁島上,那個中年人就帶著這樣一副手套。材質看著很輕薄也很結實,關鍵是黑灰相間的顏色圖案讓人記憶深刻。
這種半指手套,很利于攀登。露出手指,不易打滑;同時,手掌和虎口又被保護起來,有利于垂降時避免因繩索劇烈摩擦受傷。
對視的同時,吳奪和寧霜均是心想,中年人和青年人,不會掉進這怪井里面了吧?
“這手套······”權浩然不由看向他倆。
吳奪便簡單說了說。
“不是沒有可能啊!”梅小梅聽完之后說道,“昨天一早進山,今天這都下午了,本來就兇多吉少。”
“如果是這樣,他倆可能沒有先去爬上平臺,而是整體探查,結果失足掉進了窩子,又被吸進去了。”權浩然皺了皺眉頭,“如此看來,這倆人就真的不是來登山這么簡單!”
“對!”吳奪點頭,“來登山的話,目標會很明確,不可能繞到這個地方,而且還會掉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