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根巖刺,四種聲音,這是?
“四季······二十四節氣?”吳奪不由脫口而出。
此時,眾人也好像剛剛“醒”過來:
“還真是啊!”
吳大志瞇起了眼睛,“徐州鼎,終于要找到了!秘藏徐州鼎的小分隊,看來確實是和鹖冠子一脈相承,崇尚‘無為’,順應天地自然!就連設置機關,都如此結合徐州鼎的陽木屬性!”
······
地面上的葉脈中,插齊了二十四根巖刺。
最后咝咝啦啦的聲音消失之后,又沉寂了大概十秒鐘。
十秒鐘之后,地面突然爆發出了一陣如同炸裂的聲音,葉脈裂隙和二十四根巖刺一起碎掉!
塵土飛揚。
最后,地面上出現了一個坑。
確切地說,是一個坑中間還有一座石臺。
坑大致是圓形,直徑大概兩米;石臺也大致是圓形,直徑大概一米;石臺和坑的邊緣之間的空兒,才是真正的“坑”,不過也不深,至多兩尺,底部坑坑洼洼的。
這個“結構”,很像一棵大樹被齊底鋸斷,然后在周圍又挖了一圈出來。
大家重新入洞。
這坑中樹樁形的石臺上,有十二個排列成方形的圓洞,洞口很小,如玻璃球一般。同時,靠邊的地方,還有一個不大的長方形凹槽,里面放了三顆石球,也是玻璃球的大小。
這三顆石球的材質看起來很普通,而且大小和重量一致。
而這十二個圓洞的下方,則分別刻了一個字。
“十二選三?”大家很快就明白了這個機關的“要求”。
從十二個圓洞中,選出三個洞來,放入這三個圓球,就能開啟機關。而開啟機關之后,秘藏徐州鼎之處的入口應該就能打開了。
現在須得先認字。
這十二個字,依然是戰國時期的一種金文。
好在字數少,前面又積累了經驗,吳大志、權浩然、寧霜又都是專業人士。
這一次很快就解決了。
這十二個字毫無規律,整體上連個句子都湊不出來。
但是,大家卻都笑了。
因為其中有三個字是:鹖、冠、子。
秘藏徐州鼎“小分隊”的“隊長”,看起來確實是繼承了鹖冠子的思想,或者是鹖冠子的傳人。
根據此前的經驗,如此設置并不奇怪。
“那就放了?”吳大志最后又問了一遍大家。
“您直接來吧!”大家異口同聲。
放球入洞。
應該是沒問題了。三顆石球入洞之后,“樹樁”根部,傳出了如同門被推開的嘎吱嘎吱的聲音。
因為之前化肥“提示”過,入口并不在這個巖洞內部,所以吳奪不由自主向洞外的通道看了看。
結果就在此時,腳下卻感到了震動。
緊接著,這個巖洞入口的洞外和出口的洞外,地面都出現了劇烈震動,而后,兩邊竟然都塌落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