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奪細細看過之后,又輕輕放回了盒里。
“怎么樣?感興趣么?”老頭兒問道。
一般來說,買家若是碰上喜歡的東西,是不會輕易放手的,會把在手里討價還價;現在吳奪放下了,貌似就是不感興趣了。
但這件東西不一般,主要是個頭不算小,而且結構復雜,還帶著蓋兒,拿在手上著實不方便,所以吳奪雖然放回了盒里,老頭兒還是順口追問了一句。
而且吳奪之前看得很細,把東西放回盒里之后,兩根手指還輕輕搭在盒子的邊緣。
“興趣有。關鍵是什么價兒。”吳奪笑道。
老頭兒想了想,伸出了三個手指頭。
“老爺子,我不擅長猜數,您還是直接報吧。”
“三百個。”老頭倒是干脆。
“高了。”吳奪也很干脆地應道。
這東西若是真品,高點能到三百萬;不過,那得有一系列的“輔助條件”;現在地攤上交易,報三百萬的確是高了。
老頭兒笑了笑,“那你說個數兒。”
“我得想想。”吳奪掏出煙來,遞給老頭兒一支。
老頭兒倒沒客氣,接了煙就點了,“行,那我先收起來,你慢慢想?”
“好。”吳奪也點了煙,“老爺子,您這里的東西,都挺講究哩。”
老頭兒直言不諱,“那是你今天趕上了,我正好想擺點兒正兒八經的東西。”
正說著,攤子前又來了一男一女蹲下了,像是兩口子;吳奪便就此起身,“老爺子您忙著,我一邊轉一邊琢磨,琢磨好了就來找您,琢磨不好就算了。”
“請便。”老頭兒揮了揮手。
吳奪離開攤子,轉了半圈,進了樓道,就此上了二樓。
吳大志此時正站在樓梯口擺弄手機,見吳奪來了,“怎么樣?”
吳奪便就大致介紹了一番,“他的東西,幾乎沒有現代仿品,但多是‘老普’,價值都不算高;最后我看了一件底款是‘大清乾隆年制’的黃釉龍紋簋······”
“黃釉龍紋簋?”吳大志就此打斷,“就這一件像樣的東西?”
吳奪摸了摸鼻子,“這東西也不是乾隆官窯。”
“光緒仿的?”吳大志接口。光緒時期,確實有不少仿清三代官窯的黃釉器。
“嗐!”吳奪嘆氣,“不值錢的東西沒有現代仿品,但這一件,卻偏偏是現代仿品!不過,這是一件頂級高仿,胎釉和工藝都是少見的高水準,逼近乾隆官窯。”
“完全確定是現代高仿?”
吳奪進一步解釋道,“數字刻得欠點兒。”
“噢。”吳大志點了點頭。
行家之間,不用說太細。
這種黃釉祭祀禮器,如果是乾隆官窯,在子母口的地方,器身露胎和蓋兒露胎的地方,應該各刻一個相同的數字;這是因為祭器極為重要,如此以免布置祭祀的時候錯配。官窯在制作皇家祭器的時候,到了乾隆朝,已經有相當嚴格的規范了。
這件現代高仿,刻數字的地方,也是一個重要的佐證。當然,這些都是建立在極高眼力的基礎上,一般人也看不出什么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