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通寶,是幾乎貫穿整個唐代的錢幣。
唐高祖李淵剛即位的時候,還使用隋代的五銖錢,武德四年,廢五銖錢,開始鑄行開元通寶。
這里邊有個巧合,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也曾用過“開元”這個年號,所謂的開元盛世嘛;但開元通寶不是年號錢,而是整個唐代都以鑄造開元通寶為主,是通行貨幣。
所以,開元通寶的鑄造量很大,貴重的也只是一些個不尋常的版別,普品并不值錢。
不過,吳大志說的,卻是金錢。也就是用黃金鑄造的開元通寶。
開元通寶金錢,和作為貨幣使用的開元通寶不一樣,它不是貨幣,主要是賞賜、吉慶、典禮等用途。
開元通寶金錢,大小和唐早期開元通寶基本一致,含金量多在百分之八十甚至百分之九十以上。
而且,開元通寶金錢,應該是宮廷之物,民間不可能私鑄。
從目前已經發現的開元通寶金錢來看,絕大多數是考古出土之物,收藏于博物館中。民間流通的,可謂鳳毛麟角。
開元通寶金錢的市場價格也不好估量,吳奪倒是聽說過,數年前圈子里有人以數百萬的價格出手過一枚。不過只是聽說,難以確證。
“爺爺,不會就是傳說中的幾年前賣了幾百萬那一枚吧?”吳奪接口問道。
吳大志擺擺手,“不是,賣的那枚,據說是光背。”
所謂光背,就是背面什么都沒有,只有正面鑄有錢文“開元通寶”。唐宋乃至明代的錢幣,光背的多;清錢則常帶有背文,比如康熙通寶,背面一般鑄有代表某個錢局的漢文和滿文。
“那您說的這枚,居然有背文?那價值可就大了!”吳奪心道,怪不得老財主這么多年還對此事耿耿于懷,而且還想先拿出三百萬‘清賬’!原來所謂的“東西”這么貴重!
“價值不僅僅在于值多少錢,如果只有這個價值,這么多年我或許就放手了。”吳大志深吸一口氣,“這枚開元通寶金錢,背文是環繞的八卦符號,乃是一枚定陵金錢!”
“定陵金錢?”
吳大志解釋道:
“定陵金錢是定陵錢的最高等級,定陵錢的用途主要有三個。
一個是有些墓葬風水極佳,但是下葬之人福澤略欠,可以使用定陵錢以融風水。
一個是預先選定墓址之后,尚不能立即開工,可以暫時先將定陵金錢埋于此處。
還有一個,則是如果墓葬改遷,可以將定陵錢埋于原墓址,以穩變動。
不同的用途,會有不同的施法。但凡被用過的定陵錢,也都會有風水上的利用價值。”
吳奪聽后,“爺爺,那這枚定陵金錢,是做什么用的?既然是開元通寶金錢,豈不關乎唐代皇家的陵墓之事?”
吳大志緩緩點頭,“這枚定陵金錢,是埋在陵墓改遷之后的原墓址的,而這位墓主,則是唐高祖李淵的三子李玄霸!”
“啊?”吳奪怎么也沒想到,居然又是李玄霸!
不過,李玄霸的墓葬,確實是改遷過的。
因為李玄霸死的時候,李淵還只是隋臣;等到李淵建立唐朝當了皇帝,武德元年追封李玄霸為衛王;而到了武德四年,也就是開元通寶鑄行那一年,李淵又將李世民的第四子李泰封為宜都王,作為無后的李玄霸的子嗣;也正是在這一年,又將李玄霸墓改遷于芷陽。
李玄霸位于芷陽的墓葬,至今也沒有被正式確認發現,更別說原先的墓葬了。
“爺爺,莫非當年您和他,探到了李玄霸原先的墓葬?”吳奪定了定神,接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