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志說完之后,吳奪不由又觀望了一下所謂最邊上的兩個池子。
這兩個池子實際上不能完全說位于“前半場”,應該說是在前后的分界線上,不過它們和完全位于“前半場”的三個池子畢竟是“一組”。
位于分界線的位置,是比較特殊的;而且,中間的池子放的是“骨灰罐”,剛看的相鄰的一個池子放的是“六玉”,接下來要看的另一個池子,應該也是“祭器”“葬品”之類的東西;那么,位于分界線上的兩個池子,里面就有可能不是放東西,而是“別有洞天”。
吳大志將它們留在最后,也是有想法的。
而眼下看的位于大池子另一側的這個池子,里面也有雕塑。
雕塑的是一條昂首的大蛇。
直徑兩米的池子里,大蛇盤曲成一團,昂起的蛇頭很夸張,足有一尺大小。
在昂起的蛇頭上,還頂著一個青銅盉。
這個青銅盉的腹徑有十幾厘米,高度則有二十多厘米。三足,帶蓋兒,前有流(盉嘴),后有鋬(把手)。
雖然不大,但卻非常精美,流為龍首,鋬為龍尾。蓋兒作圓盤型,頂部有環形鈕,蓋面裝飾以回紋。
盉身以蟠螭紋為主,肩部一周云雷紋,三足上部為獸面紋,獸面兩側輔以卷云紋。
這只是主要結構和紋飾,此盉還有很多細節,都是精美異常;比如龍頸還有鱗紋,比如鋬和蓋兒之間還有活件相連······
“這龍首盉的工藝,實在是太精湛了!”權浩然一邊看,一邊感嘆連連。
“這好像更像春秋時期的青銅器,而非戰國晚期到秦。”吳奪在一旁跟了一句。
“小吳你在青銅器上的眼力,已然不弱了。”權浩然點頭,“沒錯,這就是一件春秋時期的龍首盉!遠遠早于尉繚下葬的秦朝,只是被放進了這尉繚墓中!”
“單獨放一件龍首盉,難道尉繚喜歡喝酒?”吳奪笑了笑。
盉,是一種酒器,確切地說,是調和酒與水的容器。盉與和同音,也正應了調和之意。
盉在夏代就有了,從商晚期到戰國,一直都比較流行;戰國以后,逐漸就沒了。
吳大志想了想,“喜歡喝酒應該沒錯,不過,這件青銅龍首盉下面的大蛇······”
隨侯珠,相傳是一條大蛇為了報恩而獻給隨侯的。
而且尉繚墓中有隨侯珠,是得到化肥的肯定的。
此時的化肥,并沒有跟著大家守在這個池子邊緣,而是去了位于分界線的一個池子邊上。
不過,壁高一米的池子,它肯定是上不去的,它也知道眾人現在暫時還不能過來,就這么安靜地坐在池子邊上等待。
“爺爺,傳說中的隨侯珠,難不成就在這件青銅龍首盉里?”吳奪接著問道。
“總得打開看看啊。”吳大志說著,便上了池壁,吳奪一看,便跟著翻了進去。其他四人沒動,這青銅龍首盉吳大志和吳奪肯定是要拿出來打開的,在蛇頭上也不方便操作。
這件龍首盉很快便被從池中取出,放到了一側的地面上,眾人蹲著圍了一圈。
吳大志就此打開了盉蓋。
里面果然有東西!
是一個小漆盒。
這個小漆盒有點兒像“奩”的造型,圓形,直壁,有蓋兒,下面也有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