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奪低頭看向鼎腹之中。
鼎腹之中,果然有一顆乒乓球大小的黑色小球!吳奪一把抄起,牢牢抓住,旋即躍下了石臺。
而在吳奪跳上石臺的時候,靠著荊州鼎稍近的葛亮也沖了過去。
葛亮最后將一顆紅色小球從荊州鼎的鼎腹內取了出來。
兩顆小球一般大小,而兩人站穩之后,又將小球托于掌心。這完全是下意識的舉動,既然小球有用,那么肯定要充分暴露。
中間石臺上的石球,真的逐漸穩住了。
隨著震動的減緩,兩種顏色的變換頻率也降低了,同時兩種顏色本身也變淡了。
最終,恢復如常。
大家都松了一口氣。
看來,分別放在荊州鼎和兗州鼎的紅色小球和黑色小球,還有一個取鼎之時“維護現場”的作用。
當它們分別放在鼎腹內的時候,可能會起到進一步穩定平衡的作用;而當密閉空間開啟,環境發生變化,原本維持平衡的大石球出現“撐不住”的情況,將它們從鼎腹內取出,置其于變化后的環境,又能起到穩定大石球的作用。
“看來,這兩顆小球還不能先行帶出,只有先放在這里,運走雙鼎之后,才能再行取走。”吳大志開口道。
權浩然接口,“而且,運輸之時,這兩只鼎不能相距太近,必須得分開運輸。”
······
兩顆小球暫時不能帶走,眾人便就在石室內先研究了一番。
吳奪取出的黑色小球,顯然是玉石質地,不過更趨向于石而不是玉。
辨識起來并不難,很容易確定是龍尾石質地。
因為龍尾石就是四大名硯之一的歙硯的原材料。
龍尾石產自龍尾山,龍尾山古屬歙州,所以龍尾石也叫歙石,龍尾硯也叫歙硯。當然,戰國時期還沒有歙硯這一說呢,不過龍尾石自然是早就存在于自然界之中了。
龍尾石也不止黑色一種顏色,不過這顆小球是通體全黑。
這一結果進一步確證了,破解秘藏青州鼎的八洞機關的八顆小球,確實應該是八種不同的材質。
之前在羅布泊取出的陰水冀州鼎內的小球,也是黑色的,那是隕鐵材質。而如今的陽水兗州鼎內的黑色小球,則是龍尾石質地。
而葛亮取出的紅色小球,顯然也是玉石質地,不過更趨向于玉而不是石。
辨識起來也不難,是南紅瑪瑙。
現在南紅瑪瑙成了一個固定稱呼,但在這幫秘藏九鼎的奇人異士生活的戰國時期,則是被稱為赤玉的。
這顆南紅小球,也不是產自現在仍有礦石產出的滇省保山、川省涼山,而應該產自甘南迭部。
甘南南紅已經基本絕產,現在市面上能見到的甘南南紅,往往只有老珠老件。而甘南南紅,才是品質最好的南紅。
從這顆小球也能看出來,細膩油潤,渾厚異常,色澤均勻,美感極強。
不過,不管是龍尾石,還是南紅瑪瑙,就算不普通,卻也不是什么神異的東西,而且兩顆小球光素無紋,居然能發揮如此作用!
當年的那幫奇人異士,到底是如何實現的,其中必有秘法,不過現在卻已很難知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