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看了看吳奪,“行,等我先拍個照片。”
吳奪心想,好家伙,這是要拍了照片找人看的節奏,死活不想讓我撿漏兒啊!
當然,這是不是個漏兒還兩說。
老板很簡單地拍了兩張照片,一張正面,一張反面,而且重點都是上面的字。
正面的陽文隸書很好認,反面的陰刻楷書小字,因為磕碰變得模糊不清,他拍得反而更仔細。
吳奪拿起這塊墨錠,先是大致感受了一下,正要“聽”的時候,老板突然叫道,“原來背面兩個字是:王墨!”
“這也能看出來?”吳奪很是吃驚。
“你看!”老板將手機遞到吳奪面前,“我有個修復圖片上殘損字跡的APP,能根據各種字體,找出最接近原文的修復方式。”
吳奪一看,這個APP給出了三種結果,其中第二個字,都是“墨”字;這也和老板輸入了物品名稱有關。
而第一個字,則有“王”“主”“玉”三種情況。
也就是說,除了老板說的“王墨”,還有“主墨”、“玉墨”。
可能老板覺得“王墨”最拽、最上檔次,所以喊了出來。
“行,你先看,我再查查。”老板笑了笑。他先是在網上搜了搜,不僅搜了“王墨”,而且搜了“主墨”和“玉墨”。
很可惜,“馨璧”不管和哪個“墨”搭配,他都沒有搜出他想要的確切結果。
網上的很多東西,不僅不對,而且也不全。更何況有些特殊資料,本來就沒上過網。
但是吳奪卻“聽”到了結果。
這背后的兩個陰刻小字,應該是“主墨”!
馨璧,主墨。
吳奪聞所未聞。
但是,卻和吳奪知道的另一種珍貴墨品有關系。
香璧,副墨。
香璧,是有名的宋墨,乃是北宋制墨名家景煥的作品。
景煥,就是蜀都人。
香璧之所以珍貴,是因為“造止五十”——景煥只造了五十塊。
之所造這么少,是因為他就這么些原料,墨材和香料就這么多,所以造了五十塊之后,“不復更作”。
墨印文曰香璧,幕曰副墨。也就是正面是“香璧”,背面是“副墨”。
而且,制成香璧之后,景煥沒有出手,而是想“以此終吾身”,他是想自己用到老的。
景煥不僅是制墨名家,也是個文人畫家,他自己用于書法和繪畫,算是特制私用。
不過,景煥并沒有用完這些香璧墨錠。而且,只要是人,總會有親朋好友;香璧墨錠,還是有一部分流傳后世的。在宋代之后的一些記載中,還能看到香璧墨錠的情況。
后世的無數文人墨客,都想得到一塊香璧墨錠,因為不僅墨品極佳,還有獨特的香氣,據說能極大催發書畫的靈感。
這一些,是史料上有記載的。
不過,如今的市面上,吳奪從沒聽說過香璧的情況。未必完全失傳了,也可能有人私藏不宣,但即便有存世的,肯定也是極少的。
而且,馨璧,比香璧,更勝一籌!
不用看別的,只看馨璧上是“主墨”,香璧上是“副墨”,就可見一斑。
吳奪聽到的和史料上記載的略有不同,景煥當時其實并不是制造了五十塊香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