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奪問出了這個問題之后,吳大志立即應道,“我也在琢磨這個問題,但是想不通。”
“按說,當時巴蔓子在巴國廣受敬重,不少地方都建造了巴王廟,起碼沒必要偷偷建。”葛亮看了看他倆,“難道,這個巴王廟里頭,還隱藏著不易發現的秘密?”
吳大志略略沉吟,接著抬手,“先把那邊的空間看完吧。”
門口左側的空間,其實有三部分的布置。
一頭的位置是三排陶制酒壇,每排十個,都有泥封。看來里面真有可能是裝了酒,而且兩千余年來從未開封過。
由此也料想,巴蔓子生前可能喜歡飲酒。
另一頭的位置,則是一張石桌,兩個石凳,樣式都十分古樸。
石桌表面,以陰刻線條刻畫了圍棋棋盤。石桌兩邊還各有一個石缽,分別放置了黑白兩色的石質棋子。實際也不是純黑和純白,是青黑和灰白兩色的石材。
看來巴蔓子生前也喜歡下棋。
而在居中的位置,則是一座橋。
石橋。
石橋的樣式很簡單。
橋面寬約兩米,拱形橋洞的高度也在兩米左右。橋面兩側有簡易護墻,護墻上有豎立的小石柱;而在橋面最高點的兩根小石柱,和其他的小石柱不同,因為上半部分是雕刻的獸頭。
這座石橋底下自然沒有河,就是平整的石板地面。
巴王廟中搭建一座旱橋,三人一時都琢磨不出是什么具體用意,只能隱約猜測可能有連通陰陽兩界、或者連通水陸的象征吧。
所有的情況都看完了,并無什么特殊的發現。
這里的布置,似乎都沒有明顯超出神廟的范疇。
吳大志沉吟著上了橋,隨后吳奪和葛亮也跟了上去。
雖然是搭建在巴王廟中的旱橋,但是橋面十分堅固。
吳奪站在橋面最高點,望向居中空間的巴蔓子石雕像,隔著四根粗大的石柱,恍惚有一種很遙遠的感覺。
而此時,吳大志卻盯著一根石柱上的獸頭看了起來。
這個獸頭是雕成了圓球形,在圓球表面浮雕出獸頭紋飾,而且比較抽象,就連吳大志也分辨不出是什么神獸。
不過,吳大志又看過另一個獸頭之后,卻發現了一絲端倪。
這兩個獸頭雕刻的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吳大志看得細,基本一致不代表完全一致,兩者之間還是一處不同。
獸頭底部和小石柱連接之處,都雕有回紋;但是,回紋的線條走向和線條間的寬窄不一樣。
一個獸頭底部的回紋線條間略寬,線條走向是逆時針。另一個獸頭底部的回紋線條間略窄,線條走向是順時針。
吳大志看得時間略長,后來吳奪和葛亮也跟著研究起來。
“這兩個獸頭好像能動!”吳大志終于下了結論。
“難道有機關?”吳奪和葛亮異口同聲。
吳大志沉吟,“只是在這巴王廟之中,設置機關······”
吳奪接口道,“這巴王廟建在水下,本就蹊蹺,說不定這機關開啟后,能找到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