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小應用”來看,“乾”仍在“甲”字之前,“坤”仍在“癸”字之后,只有“離”所表達的“東”和“火”,都應在“丙”字之上。
“離”與“丙”這個時空和具象的組合,形成了“鎖”,而按下代表“消失”,“鎖”就會“消失”。
龐統當即拍板,明天開啟青銅門!
······
第二天一早,李山和行動組六人一起啟程。而這一次,化肥面對吳奪的詢問“表態”:不去了。
結合它之前在船上的表現,時間久了好像有點兒“暈船”,吳奪也就沒有反復征詢。
于是化肥就留在水文站,龐統臨別之際笑道,“我又多了個活兒,還得看好這小家伙。”
輕車熟路,一切如常。
終于,大家站在了青銅門前。
之前已經準備好了和青銅門上的圓孔尺寸相當的小銅棍,吳大志左右手各拿一根,分別插入了“離”字圓孔和“丙”字圓孔。
他先是略略發力按壓,確實感受到了彈性。
繼續發力,兩根小銅棍都在下陷。
寧多勿少,準備的小銅棍的長度,在二十多厘米,算是預留充分。但是,壓下去十厘米左右,居然還沒到底。
沒有撤退可言。
繼續往下壓。
又壓下去五厘米左右,只聽“嘣”的一聲,好像捅開了什么東西,小銅棍上的阻力陡然消失。
吳大志略略一怔,下意識地抽出了兩根小銅棍。
雖然是下意識地,卻也有經驗判斷使然。青銅門上是有機關的,“嘣”的一聲那就是已經破解了機關,小銅棍還應該是拔出來為好;依然插在里面,很可能會影響機關開啟。
與此同時,吳大志和眾人也都后撤了幾步。
在“嘣”的一聲之后,青銅門兩側又傳出了“喀啦啦”的聲響,聲響足足持續了兩分鐘之久。
“喀啦啦”的聲響結束之后,青銅門出現了微微的震動。
在青銅門的震動中,門框上方落下了一些灰塵。
吳大志舉燈看向門框,“大家別慌,應該不會塌。”
話音剛落,青銅門動了!
兩扇青銅門同時向后緩緩打開。
開啟了一小部分之后,大家就看到了,門內的地面上,有兩道弧形的青銅軌,兩扇門是沿著兩道青銅軌向后移動的。
而在門后正中青銅軌相交之處,還有個近似“山”字形的青銅件嵌在地面上;出頭沖里,平橫沖外;中間的“豎”是直的,兩邊的“豎”則順應了青銅軌的弧形。
而且,現在中間的那根“豎”,是真的豎起來的!
吳奪猜測,這應該是關門的機關。如果將“山”字這一“豎”壓平到石質地面的凹槽中,青銅門怕是就會關上。從青銅門開啟的緩慢程度來看,料想關閉也是如此;這個時間差,足夠人能退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