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因為中年人是湊近了看,吳奪不好貼太近,加上角度的關系,再者這刻款好像是陰刻,所以吳奪根本看不清刻的什么字。
中年人看著碗底的刻款,皺了皺眉,嘴里嘀咕了幾句。
吳奪一看他這個樣子,便知他看不明白,卻又不甘心。
“老兄,我跟著瞅一眼,你放心,東西在你手里嘛。”吳奪此時開口了。
“嗐,我也是隨便看看,喏,你看。”中年人雖然這么說,手里卻不松,一手緊緊抓牢,只是將碗底的角度向吳奪對了對。
吳奪定睛一看,這底款是豎刻的六個小字,陰刻線條偏細,清雋秀雅。
不過這六個字確實讓人感覺有點兒摸不著頭腦。
雙侯并工謹制。
而就在吳奪定神細看的時候,中年人的另一只手掏出了手機,開始點點劃劃。
吳奪收回目光之時,他還在捯飭手機;吳奪淡淡一笑,知道他應該在查這個六字刻款,但是從他的表情來看,無果。
這個底款真是有點兒奇怪。
首先是刻字款,卻沒有年款。一般來說,如果是印章款,那沒有年款很正常,但這樣的刻字款往往會帶上年款,比如類似“大明宣德三年”這種。
再者,這個“雙侯并工”,看著應該是兩個人聯手制成;“雙侯”很像是兩個姓侯的,但是竹木類的雕刻名家,吳奪還真想不起有姓侯的。
吳奪又想,既然用了“謹制”,那么就不是普通的工藝品,起碼也得是給地位足夠高的人制作,或者奉命制作,甚至宮廷之物也并非沒有可能。
而這只椰殼碗,結合工藝特征大致判斷的話,應該是清代的,而且不是清晚期,應該在清中期之前。
綜合種種,如果再大膽設想一下,康熙朝有過大量不落年號款的官作以及宮廷器物,這只椰殼碗會不會是康熙朝的宮廷之物呢?
如果能確定這一點,再搞清楚“雙侯”到底是誰,那這只椰殼碗的價值就不容小覷了。
不要看材質只是椰殼和銀片,但是這雕刻工藝太精妙了。就如同有些明清名家的竹雕作品,材料不過是普通的竹子,卻一樣能拍出過百萬的高價!
“小兄弟,你對這只碗也感興趣?”此時,拿著碗的中年人開口了。
吳奪收回思緒,“我見識淺,就是瞎玩;用半個椰殼做碗,而且雕得還挺好看的,我是覺得有意思。”
“這東西年份是有,但工藝太細,過猶不及,藝術性打了折扣;再就是清代到民國,椰殼工藝品挺多的。”中年人旋即笑道。也不知道他是真的這么認為、還是故意貶損。
“老兄你要是不感興趣,我就上手看看。”吳奪也迅速接口。
“我先問問價兒。”中年人仍然牢牢拿著這只碗,而后往岳大爺跟前湊了湊。
此時還有別人在問價,他只好等等。吳奪順勢看了看葛亮,葛亮正在拿著一件像是玉牌的東西在看。
“岳老師,這碗給個價兒吧!”中年人終于問上了話。
岳大爺定睛一瞅,微微抽動鼻翼,“這碗可不便宜哩!”
“又說這話。”中年人夸張地哈哈一笑,“就是晚清民間工匠做得小玩意兒罷了,你有的賺就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