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賀詩還是很有名的:
貴逼身來不自由,幾年勤苦蹈林丘。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萊子衣裳宮錦窄,謝公篇詠綺霞羞。
他年名上凌煙閣,豈羨當時萬戶侯。
當時貫休已經名滿天下,錢镠收到了貫休的賀詩,還是很高興的。
不過,意猶未盡。
因為錢镠此時的想法,已經不僅僅是“十四州”,從他后來成為吳越國君也可見一斑。
于是,錢镠派人傳令貫休,將“十四州”改為“四十州”,然后再接見貫休。
而貫休對傳令者的答復是:州難添,詩亦難改,孤云野鶴,何天不可飛?
與此同時,靈隱寺一位老僧,請貫休作羅漢圖留于靈隱寺。
因為不是張掛之用,所以所求尺幅偏小。
貫休便就此畫就了一套十六幅的羅漢圖。創作之時,因為錢镠事件的影響,貫休心有憤然,所以這一套十六幅羅漢圖中的十六位羅漢尊者的形象,更為悲天憫人。
成畫之后,貫休便離開了靈隱寺。但是,這一套《十六羅漢圖》的消息,卻為錢镠所知,隨后便派人將十六幅羅漢圖“借走”。
再往后的情況,吳奪就沒有聽到了。也不知這一套十六幅羅漢圖、錢镠后來歸還靈隱寺沒有,又是怎么經過了后續朝代的流傳和散失。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其中的一幅長眉羅漢,在明末清初為陳洪綬所得。
而關于陳洪綬如何得到這幅長眉羅漢,吳奪也聽到了一些。
陳洪綬在崇禎十六年歸隱紹興,后來明朝覆亡,清兵攻入浙東,陳洪綬就在紹興的云門寺削發為僧。
陳洪綬削發為僧的時間只有一年,因為他并不是真的想出家,他自己都說過:“豈能為僧,借僧活命而已”。
雖然已經削發為僧,但還是經常有人慕名而來,悄悄到云門寺求畫。
其中,有一位從杭州來的富商,來求畫時,還帶來了這幅長眉羅漢。
本來富商是想讓陳洪綬鑒定,結果陳洪綬不僅不給鑒定,還一通忽悠,用自己的一幅畫,換下了這幅長眉羅漢。
就此成了他的藏品。
聽起來有點兒缺乏大家風范,但是吳奪對于自己能聽到的,自是確信無疑。
而且,陳洪綬的性格,本來也有點兒“怪”。
比如清軍攻占南京之時,滿清將軍固山額真曾經在南京抓到過陳洪綬,固山額真很高興啊,因為他想要陳洪綬的畫。
結果呢,拿著刀架在脖子上,陳洪綬寧死不畫。可是,硬的不行來軟的,用美酒和美女來引誘,陳洪綬畫了!
······
“這畫,我就自己收著了,也不去找什么專家全面鑒定了。個人收藏,就不張揚了。”吳奪最后笑著對大家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