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由李山帶隊乘船,針對那個洞內底面有石板的洞口,由專業人員配備專業工具,先揭開底面的石板。
一路則由吳大志帶隊乘船,針對洞壁有懸梯的洞口,待到另一個洞內底面的石板打開之后,再進行探查,具體部署下一步的行動。
說是兵分兩路,其實兩條船在江面上是挨著的,所謂分兵,只是工作內容不同。
第二天一早,準備充分的兩路人馬同時出發。龐統則留在駐地,隨時協調各方面的工作。
李山帶隊的船在前頭,吳大志帶隊的船緊跟其后。
到了地方之后,李山先行指揮開始了行動。
很順利。
石板和底面扣壓的雖然嚴密,但并不是嵌入式的,石板是高出來的。利用專業工具,可以拖動。若非如此,光是水壓之力,就夠麻煩的。
石板下面果然有洞口!
拖動石板露出一條縫隙之后,水流便嘩嘩流入,再拖就輕松多了。
洞口完全露出之后,接下來的短暫時間,水位居然驟然降!這個洞口如同有吸力一半,“吸水量”大過了江水涌入量!這個空間的上半部分一時間成了無水狀態。
簡直不可思議!
不過,這種狀態只持續了很短的時間,空間內很快就又重新滿水了。
石板就留在如同深井的底面洞口一側,李山又安排了水下無人機,深入“井下”探測。
無人機下水的時候,裝備整齊的吳奪也下水了。
下水之前,吳奪還是征詢了一下同船的化肥。化肥依然很蛋腚,而且稍稍表現出了期盼的眼神,這說明下頭沒啥危險,甚至可能有收獲。這也相當于給吳奪吃了顆定心丸。
吳奪潛水進入洞口,到了石室之中。
身處其中,水流的力量直接把吳奪帶偏了,到了洞壁的三個洞口中的其中一個,好在洞口不大,要不然說不定就被“吸”進去了。
吳奪的水性了得,提前也有了心理準備,所以也沒有太過慌亂,迅速貼著洞壁調整了平衡,然后全力向上浮起。
果然,水面現在已經到不了頂了。
吳奪露出了頭。露頭之后,就比完全在水下活動容易多了。吳奪“逆流”游向了對面一角的懸梯所在。
懸梯的底部,被水沒過了一米左右,而水面距離石室頂部,也有一米左右。
這比之前預料的水位要高一些,不過不影響,依然能順利上梯。
手腳并用上了懸梯,吳奪干脆也沒停,一路便向上攀爬。
沒想到,只上去了不到十米的臺階長度,就出現了一間石室。
這間石室約有三米見方,高度也在三米左右。而在正對臺階來路的石壁上,出現了一個通道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