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的二十年間,陸游除了有一年回到臨安主修孝宗、光宗的史料,就一直呆在越州山陰的老家。
在老家的日子里,蟄伏的陸游寫過這么一首詩,似乎也可以總結他當時的狀態: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不僅志向無處安放,生活也越來越落魄。陸游又喜歡喝酒,最后竟然淪落到“典衣賒酒”的地步。
陸游有一個比他小十五歲的好友至交——辛棄疾,他到了越州山陰,想資助陸游,修繕房屋,卻被陸游拒絕了。
1194年,南宋發生了一件大事,韓侂胄等人聯手逼迫宋光宗趙惇退位,擁立宋寧宗趙擴登基;韓侂胄由此執掌大權,后來官至太師。
這讓陸游和辛棄疾重新燃起了希望。
因為韓侂胄是主戰派。
韓侂胄后來也真的主導了“開禧北伐”。但是,北伐太過倉促,朝廷的內部也并不團結,北伐初期雖然小勝,但終究潰敗。
這時候,陸游已經八十多歲,風燭殘年。當韓侂胄的頭顱被割下送到金朝求和的時候,陸游沒有什么過激的表現,只是寫了一首詩:
翟公冷落客散去,蕭尹譴死人所憐。
輸與桐君山下叟,一生散發醉江天。
······
1209年秋,陸游憂憤成疾;而入冬之后,更是臥床不起。
1210年1月26日,也就是農歷1209年的臘月二十九,眼看就要過春節了,陸游卻在病榻之上溘然長逝。
而這個出戟香爐,包括后來黃銅鑲口,正是陸游臥病之后、去世之前,吩咐兒子去定制的!
陸游的兒子有好幾個,吳奪沒有聽到到底是哪個兒子去辦的這件事情。
但是,這個香爐,正是陸游讓兒子乃至后代在“王師北定中原”后“家祭”之時用的!用來焚香“告訴”他一生魂牽之事。
為什么定制一個出戟香爐?戟,是兵器,這里頭隱含著“出兵”的意思。
為什么要用黃銅鑲口?一是黃銅諧音“皇同”,一個大宋皇帝而“九州同”。二是,瓷器脆弱,以黃銅鑲口,能讓這個“消息”傳得更有聲勢。
這個越窯青瓷出戟香爐加黃銅鑲口,在陸游去世之前就做好了。
陸游還曾親自上手察看。
而這首《示兒》,就是面對這個香爐成詩的!
所以,吳奪上來就聽到了。
只是可惜,南宋不僅沒有北定中原,最終也滅亡了。陸游讓兒子定制的這個香爐,自始至終都沒有用上的機會。
至于這件香爐后來如何輾轉,吳奪倒是也聽到了一些。
但是很少,只有兩點。
一是明代的時候曾經被人收藏,彼時黃銅鑲口出現不少銹跡,所以經過了一次除銹和打磨處理。
二是清代嘉慶年間,曾經被越州的一處祠堂用過,后來祠堂更換了一個大的紫銅香爐,而這個香爐被人收走;收走之后,黃銅鑲口又一次經過了打磨處理,還進行了精細的拋光。
······
吳奪抬起頭來。
“看這么久啊?”葛亮微微皺眉,出口問道。在他看來,本來年份已定,卻看這么久,會不會是因為又發現了什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