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奪上手之后翻底一看,六字青花楷書款:大清宣統年制。
吳奪簡單過了一遍,基本便能確定,確是宣統官窯。雖然是末代皇帝的官窯,但官窯就是官窯。
沒想到這一對擺攤的舅甥,掏箱子拆報紙,上來就是一件官窯。
不對······
這好像有點兒隨意了。這可不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清晚期的官窯都被當成搭頭兒,買個康熙的瓶子,送你一個光緒的碗。
清晚期官窯的市場行情,早就水漲船高,而且真品哪能輕易在地攤上碰到?特別是這種開門的真品。
吳奪便又對著陽光,仔仔細細轉著看了一圈碗的外壁。
原來如此······
在這青花龍紋碗的外壁上,吳奪終究察覺到了隱隱有兩處很細的不太正常的反光。
這兩處地方,原來應該就是兩道沖,但是這碗被處理過,比如被藥水拔過,那就很難看出來了。
吳奪順手就把這碗給放下了,同時心想,這舅甥兩人出攤晚,不會就是因為處理東西耽誤時間了吧?
除了這只青花龍紋碗,沒準兒別的東西也處理過,這可得上點兒心。
······
就這么拆拆看看,有的是自己上手,有的是看著別人上手,吳奪和葛亮竟然沒有再看上一件東西。
這攤主的東西,以瓷器為主,但再也沒有出現過真正的官窯,倒是有落著什么“大清康熙年制”乃至“大明成化年制”的東西,可卻都是仿品;最老的仿品,也不過到民國。
直到最后一個報紙包。
這個報紙包被打開,又是一只碗!
不過,這只碗吳奪沒有搶上第一個上手,而是旁邊一個戴眼鏡的中年男子先拿了起來。
這只碗,也是一只青花碗。
口徑在十五厘米左右,高度居然得有十厘米往上;整體的形狀,像一個仰著放的大鈴鐺。
這只青花碗,其實就是一個大號的仰鐘杯。
仰鐘杯也叫鈴鐺杯,在明清時期,是很流行的瓷器形制。
“我還沒見過這么大的仰鐘杯!”戴眼鏡的中年男子也不由嘀咕了一句。
吳奪心下暗道,看來他也是個半瓶醋,這雖然很像仰鐘杯的形制,但其實還應該叫碗,準確稱呼應該是:仰鐘式碗。
這只青花仰鐘式碗,在內外壁都有紋飾,外壁紋飾是飛翔的仙鶴和花卉紋;內壁紋飾則是靈芝仙草紋。
在戴眼鏡的中年男子查看碗心的時候,吳奪正好在一旁看了看底。
足底也掛了釉,但是無款。
吳奪又進一步變化角度瞅了瞅青花發色和畫工。
這青花發色濃重艷麗,而且比較均勻;在陽光下,還微微透出了紫紅色;畫工呢,張弛有度,靈動卻又不失莊嚴。
吳奪心下甫動,眼鏡男卻開始對攤主“三舅”說話了,“老板,這只仰鐘杯做太大了,也沒款,低價給我吧。”
攤主探了探頭,拱了拱手,“你才是老板。老板開玩笑了,這只仰鐘杯是我攤子上壓軸的東西,正兒八經的乾隆官窯!”
攤主此話一出,吳奪心頭一喜,眼鏡男眉頭一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