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岔在一座山體的兩側,一條走低,一條斜上。
雖然航拍圖沒有完成,但是他們之前也是掌握了一些資料的;斜上的山路繞過兩道彎之后,會到一片山腰林地;而走低的山路會和一條溪流“狹路相逢”。
他們走的是走低的山路。
路不寬,但好在比較實,三人魚貫而行并不艱難。
正當他們走得有些累的時候,終于迎面遇上了橫在眼前的溪流。
溪流之間有錯落的大石,可以借腳跨過,仍能繼續前行;同時,溪流的下游一側也有可行的小道,可以沿溪下行。
根據之前掌握的資料,這條溪流并沒有流出這片山丘林區,最后會匯入一個水潭。
而此間溪流的上游,人行是幾乎不可能的;因為多是峭壁,雖然不高,但溪邊也無余處。
三人在溪流邊稍事休息。
“還真是生態環境保護區啊,不僅植物長得好,動物也不少。”吳奪坐在一塊青石上一邊四下打量,一邊說道。
冬季,很多野生動物會冬眠,而還在外頭活動的,往往膘肥體壯;這里有野兔野雞,而清澈的溪流中還能看到挺大的魚,山上林間也不時有飛鳥掠過。
葛亮則走到不遠處的一棵野果樹下,抬手摘下了一個果子;實則也不能說是果子,因為秋季果子已經成熟,無人采摘大部分落地爛掉;而樹上不多的沒掉下的果子此時已然風干,成了類似果脯的樣子。
“真特么甜!”葛亮一邊說一邊吐掉吃進嘴的“果脯”;差點兒被酸哭了,嘴上卻喊著甜,活脫脫一副翻車的帶貨主播表情。
“這里居然白鷴!”吳大志則仰頭指著一只飛過的白鳥。
吳奪順勢抬頭一看,沒太看清,只大概有紅頭白尾的印象,“和丹頂鶴有點兒像?”
“丹頂鶴是頭頂上紅,白鷴卻是臉紅。”吳大志介紹,“這種鳥兒號稱林中飛仙,平時確實不多見,越州的這片生態環境保護區看來保護得真不錯。”
吳奪點點頭,接著又道,“爺爺,這條溪流,和地下河的走向,好像是垂直的。”
“嗯,地上溪流和地下河應該沒關系,不過這條溪流最終匯入的水潭,是這片山丘林地唯一的典型聚水之地,我們必須得去看看。”
休息了約莫十分鐘,三人在溪邊順流而下,尋找水潭。
溪邊的路并不算是路,只是能走而已,比來時的山路難行。
吳奪走在前頭,當走到一處山壁邊上,溪流在此處形成一個水窩,斷了路;好在水窩不大,直徑也就一米半,吳奪順利跨過之后,便回過頭來等著他倆。
吳大志年紀雖大,跨過也不難。葛亮則是最后一個過的。
正當葛亮一躍而過的時候,吳奪忽而看到,水窩中原本沒有波瀾的水面上,突然間泛起了一片不小的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