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滋滋,第二篇P.R.B發表,獎勵自己一個大雞腿!”
杜恪發了個新的朋友圈,配圖既有《物理評論B》官網上自己的論文,還有一個餐盤里的雞腿,位置坐標定位在夏科大的食堂里。這陣子他都在自家別墅和夏科大圖書館兩頭跑,里面的一些專業類書籍,遇到不懂的就去請教陶勛等人,惡補知識。
書到用時方恨少,論文越寫越深,就越感覺到自己知識的匱乏。
通過陳旸、陶勛,他認識了不少夏科大的教授講師,可以在閑暇時間向他們請教、
這段時間杜恪的名字,在夏科大的物理系老師們口中,可是狠狠地刷了不少存在感,一篇P.R.B不算什么,能進夏科大物理系的大牛,誰沒在核心SCI上發過論文,甚至有幾位還是P.R.L約稿對象。真正讓杜恪刷存在感的,還是他的論文和年紀,值得押寶。
眾所周知,華夏科技大學又名華夏物理大學,一心要在物理系死磕到底的大學。
然而即便這么對物理系投入,依然還要跟北大物理系PK,排不出誰第一誰第二,何況還有南大物理系虎視眈眈。
總而言之,為了保住華夏物理大學的名頭,夏科大對物理系簡直可以用宋小寶的一句臺詞形容:“自打我進宮以來,就獨得皇上恩寵,后宮佳麗三千,皇上偏偏寵我一人。”然而近幾年,科大物理系人才流失嚴重,被戲稱為華爾街菁英預備役,都轉金融去了。
畢竟科大主研的物理方向大多都是基礎科學,能轉為實際應用成果的太少,賺不到錢,光靠興趣和情懷,很難維持持久的熱愛。
這是理想主義向現實主義轉變的必然結果。
說起來,這些年夏科大物理系也就靠著潘院士的量子通信加密,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故此,看到杜恪這樣一個好苗子,沒理由不去“寵愛”。加上杜恪很會做人,出門身上至少要帶一包華子,又有陳旸、陶勛的關系,因此與教授們相處很融洽。
“小杜,論文又發表了?”一名物理系教授,端著餐盤走過來。
“嗯,發了。”
“還是P.R.B?”
“是,P.R.B比較認可,發其它的怕被拒。”杜恪回道,說起來,他這也算是擠進了P.R.B的圈子,以后就是P.R.B的自家人,再不會被當做新人挑剔了。
“開學就要跟著陶勛讀研了吧?”
“是的。”
“陶勛化學系的,你主研物理,不如過來讀我的研究生,專業對口。”王教授似是隨意的說道。
“哈哈,化學物理不分家,我研究的方向涉及到物理和化學,以后少不了要向王教授你請教。”杜恪搪塞過去,讀研不是他的愛好,只是為了拿個文憑而已,畢竟頂著“學士”頭銜,和頂著“博士”頭銜,效果不一樣。老杜家這么多年連個碩士都沒出,他杜恪得為家族爭光。
王教授不再說什么,說多了好像他在舔學生一樣,怎么說他也是正高的教授,得矜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