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淵看到了評價。
他覺得《先鋒娛樂》對反派部分的評價還挺有道理的,畢竟是一部縫合怪,不可能真正的無懈可擊,他縫合了幾部電影的精華劇情之后,勢必要犧牲掉對反派的塑造,否則電影還得追加半個小時的時長,而對于電影而言,貿然多出半個小時太冒險了。
觀眾看電影是放松。
沒有足夠的動力,大家很難耐心的看一部時長太過分的電影,復聯敢這么玩是因為復聯的基礎太雄厚了,而藍星版本的《蜘蛛俠》既沒有復聯的基礎也沒有漫畫的鋪路,林淵肯定要選擇出一個折中的方案……
是的。
這個《蜘蛛俠》的劇本不僅是系統的手筆,林淵自己也加入了很多想法,他看了那么多電影類書籍也算是有了用武之地,終究還是要自己慢慢上手的,為此他把其他幾個版本的蜘蛛俠都給訂制了出來——
多花了不少錢。
系統提供的這些劇本并非百分百完美,只能說是不弱于原版,如果林淵純粹只依賴系統的話他自己也會覺得沒勁,所以能更多的參與其中當然也是一件比較有意義的事情。
此外。
還有很多報紙提到了“平民英雄”的概念,《蜘蛛俠》算是真正的首創了,因為藍星所有的超級英雄類電影中,只有彼得帕克是真正的來自底層。
他父母雙亡。
他沒有富裕的家庭,在學校里也不是什么突出分子,甚至還會被欺負,他也會為了追求女生而絞盡腦汁,也會因為成長的迷茫而一度失去方向,這是蜘蛛俠最迷人的地方。
他有成長線。
形象更鮮活。
反派雖然塑造的臉譜化,但叔叔的塑造卻很成功,雖然叔叔的鏡頭并不多,但叔叔的死不僅僅對蜘蛛俠產生了沖擊,也對觀眾產生了不小的沖擊,大家會覺得虐是因為大家已經認可了那個人物,如果叔叔沒有塑造好,那“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就會成為空談。
叔叔是以身作則。
他只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老人,沒有蜘蛛俠飛檐走壁的能力,但當他面對持槍的搶劫犯,卻沒有選擇旁觀,而是勇敢的制止對方,雖然代價是自身的死亡,這何嘗不是出于一種普通人給自己賦予的“責任”呢?
說起來……
為了沖淡這種虐林淵放大了蜘蛛俠歡樂的一面,這同樣是來自荷蘭弟版的構思,托比版的蜘蛛俠有點陰郁,**絲逆襲的味道更重,甚至有點文藝范兒,但同類的超級英雄多少都帶點這種苦大仇深的感覺,所以林淵努力營造出了這種反差感。
事實證明。
效果還不錯。
接下來幾天《蜘蛛俠》迎來了一波觀影熱,越來越多人走進電影院看這部電影,也有越來越多人喜歡上這個話癆又調皮的蜘蛛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