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地如重游
月圓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燭火不忍苛責我
……”
歌聲流淌。
旋律縈繞。
細細品著這首歌,李央的心臟,忽然莫名一跳,只感覺有什么東西正在被悄然融化。
他下意識的看向周圍。
目光所及之處,所有人表情,都開始變幻。
現場聚集了整個城市的精英級音樂人們,都是王牌作曲,耳朵何其毒辣,自然聽得出這首歌的某些非凡之處。
耳際的歌聲,還在繼續:
“一壺漂泊
浪跡天涯難入喉
你走之后
酒暖回憶思念瘦
水向東流
時間怎么偷
花開就一次成熟
我卻錯過。”
如果說,楊鐘明的《藍星》豪邁大氣,有“大樂必易”的境界……
那羨魚這首歌就是精致與婉約的細膩,是一副徐徐展開的“雕龍畫鳳”。
豪放。
對婉約。
屬于《東風》的淡淡哀愁和無奈,是少年初戀的情懷。
曲風復古中,糅雜了現代的鋼琴之魂,卻絲毫不見違和。
一切都顯得那么融洽。
哀思中。
遐想偏偏。
仿佛人游湖上。
泛舟所見,有青山嫵媚,有湖波蕩漾,更有光陰在流轉。
此情此景,古韻盎然,渾若天成。
驚瀾漸起。
古典小調那股天然的跳躍感之間。
琵琶如玉珠滾動;
二胡歲月中起舞;
偶爾穿插的豎琴姿態翩翩。
而當副歌部分的旋律響徹,廳內的氣氛似乎都發生了說不清道不明的變化,所有人的心弦都被倏然撩動:
“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
歲月在墻上剝落看見小時候
猶記得那年我們都還很年幼
而如今琴聲幽幽
我的等候你沒聽過……”
李央的嘴巴,逐漸張大了。
而李央的左側。
那名之前大談《藍星》作曲之精妙的王牌作曲人,則是眼睛瞪的像乒乓球。
李央的右側。
那名說“楊鐘明穩贏”的王牌作曲人,則是表情宛如便秘,像是在聽xx好聲音現場演唱的某位導師。
顏藝神還原。
其實歌聲并不濃烈。
這段副歌的演唱,清淡如飯前細細品嘗的清酒,只有微醺的醉意。
但……
在所有人毫無防備的時候,那股醉意仿佛瞬間涌上了心頭,比之烈酒的后勁都強。
大家都醉了。
醉在小院籬笆中。
這時孤燈已經燃盡,昏黃的夜色中,浪跡天涯的旅人在飲下漂泊釀成的醇酒后,緩緩吟出一曲年幼時候的記憶余音。
“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
楓葉將故事染色結局我看透
籬笆外的古道我牽著你走過
荒煙漫草的年頭
就連分手都很沉默
……”
醉意漸消。
這一刻,明明身處現代堂皇的大廳,所有人卻感覺,自己隱約中看到了一個古色古香的時代,漸漸在千百年中模糊了輪廓。
沒有爆裂的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