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詞在描繪著一種畫面感。
少男少女的初戀,在仲夏之夜,如同梔子花的綻放,穿著藍色百褶裙的她細嗅芬芳。
莫名的甜。
又莫名的酸。
因為這首歌叫做“后來”。
而這段歌詞,卻在寫“當初”。
臺下有觀眾的眸中漸漸流淌出淡淡憂傷,或許是想到了心里的誰吧。
舒俞與其說是在歌唱,倒不如說是感慨。
是的。
她的歌聲就仿佛是一個女人在回顧往事后驀然發出的感慨和無奈:
“那時候的愛情,為什么就能那樣簡單?”
舒俞搖了搖頭:“而又是為什么,人年少時,一定要讓深愛的人受傷?”
更多觀眾的眼神發生細微變化。
年少時的愛情當然簡單。
說出“我愛你”,和說出“不愛你”,都是那么的簡單。
有多深情,就有多絕情。
只因為年少的我們,還不懂得珍惜。
長大后。
在紅塵里打滾,難免被世俗裹挾,再說到“愛”這個字眼,突然就顯得幼稚而可笑。
可笑嗎?
其實是奢侈吧。
就像是歌手和觀眾的一次交流,舒俞是故事里的人,也拉著更多人進入這個相似的故事:
“在這相似的深夜里
你是否一樣
也在靜靜追悔感傷
如果當時我們能
不那么倔強
現在也不那么遺憾
……”
秦洲直播間。
安宏的眼眶竟然在微微泛紅。
旁邊的小米,則是輕輕咬著嘴唇。
就像歌詞唱的:
你是否一樣,也在靜靜追悔感傷?
這首歌,真是犯規啊。
大家都會寫情歌,為什么就你要使勁扎聽者的心?
“你都如何回憶我
帶著笑或是很沉默
這些年來
有沒有人能讓你不寂寞
……”
別扎了。
別扎了。
頂不住了。
對話好像結束在這一刻。
舞臺上的舒俞,再次唱起了開頭的調子,然而這一次,人們似乎又有了不同的感受:
“后來……”
大概是舒俞也有著類似的經歷,她的歌聲好像多出了無數的情緒,如同密密麻麻的蜘蛛網,延伸進所有觀眾的心中。
這是副歌,所謂的高潮。
沒有聲嘶力竭,卻比任何聲嘶力竭的吼叫都更有力量。
“后來
終于在眼淚中明白
有些人
一旦錯過就不在
……”
后來啊后來。
舒俞看著觀眾。
觀眾看著舒俞。
舒俞的聲音和語調被拉長。
她仿佛只是陳述一個事實,偏偏一字一頓的帶著強調意味,在觀眾的心口扎了最后一刀:
“永、遠、不、會、再、重、來。”
這溫柔一刀不見血,卻能把人心捅出一個窟窿,把所有人的回憶燃燒于此刻,也像歌聲唱的:
“有一個男孩……”
“愛著那個女孩……”
有人哭了,但更多人只是報以沉默。
男人女人,以及曾經的男孩和女孩。
————————
ps:還是繼續寫吧,記得聽歌啊,也可以就著mv下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