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
長篇科幻畢竟不能一蹴而就,林淵需要好好斟酌。
其實他一直在根據讀者的反響總結經驗。
經驗一:
讀者確實喜歡《傷心者》的感人劇情,但卻又覺得這部的科幻元素太少。
經驗二:
讀者很滿意《流浪地球》的宏大設定,但又覺得這部的劇情薄弱,人物塑造差了點。
這屆讀者不好伺候啊。
軟了么被嫌棄不夠充實有勁兒,這回整的硬邦邦,他們轉頭又嫌棄人家太粗暴。
好在這兩次經驗讓林淵摸到了一點平衡:
下部科幻最好能做到劇情人物塑造以及科幻元素恰如其分的兼顧。
選擇不多。
好像也不算少?
哪怕在不動用三體系列的情況下,林淵也有大把大把作品可以選擇。
況且誰說一定要選國內的?
可以考慮考慮國外的科幻作品嘛。
安撫下楚狂之魂的躁動,林淵又翻了翻網友對《流浪地球》的更多討論。
讓林淵意外的是:
不僅僅讀者參與了關于劇情的討論,各洲一些科幻作家竟然也參與了這方面討論。
比如秦洲有個科幻作家如是道:
“這部最讓我覺得驚艷的思路在于,楚狂打破了傳統科幻的思維限制,在藍星面臨災難來臨的時候,沒有率先考慮乘坐宇宙飛船逃離,而是帶著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一起跑路,這是一個讓人驚艷甚至尊重的想法,體現出一個作家悲天憫人的格局。”
不久后。
趙洲有個科幻作家表示:
“如果不談太陽要爆炸的設定前提,其實人類沒必要逃到數光年之外的半人馬座比鄰星,或許離我們藍星最近的月球更合適,畢竟太陽系內就數月球離我們最近了。”
的確。
在科幻中,當人類即將面臨滅頂之災,確實有很多作家都在嘗試讓月球作為人類新家園。
兩個理由:
首先月球離我們很近,是藍星唯一的天然衛星。
其次也和人類古往今來對月亮的深切情感有關,這種情感僅次于人類對太陽的感情,因此人類在科幻中不止一次幻想過在月球定居的情景。
這時。
楚洲有個科幻作家又提出:
“如果把視線放在太陽系之內,事實上目前除了藍星,哪里都不適合人類居住,但是如果將來空間技術水平提高了,我們考慮外星居住的首選應該是火星,月球那種條件是會死人的。”
唰唰唰。
更多科幻作家加入討論:
“我投火星一票,首先火星的溫度相比其它星球最適合人類,雖然火星的平均溫度,在零下四十攝氏度左右,但是人類可以居住在火星的赤道附***均溫度在冰點左右,夏季可以最高甚至能達到二十攝氏度。”
“沒錯。”
“月球沒有大氣層,晝夜溫差超過了兩百攝氏度,根本無法居住。”
“同意!”
“火星擁有較充足的大氣層,雖然都是二氧化碳和少量氮氣,但是最少可以阻擋不少來自宇宙中的輻射和小隕石的撞擊,如果在月球就會裸露地被任何宇宙輻射源所輻射,最小的沙子一般的空間物質也會砸到表面,形成可怕的災難。”
“火星有大風暴,比地球厲害多了!”
“咱們可不怕風暴,甚至可以將之利用作為電能的來源。”
“我支持火星是因為,那邊兩極有大量的冰,在遠古時期火星的溫度比現在更暖,水曾經以液體的形式存在過,只是后來火星慢慢地變冷了,在兩極的降雨就凝固而不會流走,人類居住的話大可利用這些水資源。”
“月球向陽面上也存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