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新聞全是兩個少兒頻道的消息。
《第一少兒動畫頻道作品口碑極高!》
《第一少兒頻道的最大驚喜:封神前傳!》
《第二少兒頻道的作品討論!》
《木偶、剪紙、水墨,動畫是一種藝術!》
《兩大少兒頻道收視率將出,第一輪到底誰勝誰負?》
《少兒頻道動畫收視統計倒計時!》
《五大影視,永遠的高水準!》
《讓人驚喜不斷的影子:一個人撐起一個頻道?》
行業內。
行業外。
口碑差不多。
新聞熱度差不多。
那就只能比首日收視率了。
此時的網上有無數人都在等待收視率的公布。
很多家長準備將之視為參考。
如果某個電視臺的收視率更高,那大家以后選擇觀看少兒頻道的時候,肯定會參考收視率做出選擇,
這點無論對第一少兒頻道還是對二臺而言都是非常現實的事情。
……
第一少兒頻道。
“收視率還沒統計出來嗎?”
“臺長放心!”
“我們無論是熱度,還是觀眾口碑,都沒有任何問題!”
“比起我們整體的好評,二臺還鬧出了爭議。”
“什么爭議?”
“二臺有個叫做《海綿寶寶》的動畫,很多人都說這個作品不適合小朋友更適合成年人。”
“還有一個事情。”
“二臺開頭的那部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雖然家長們好評如潮,但孩子們并沒有給出太熱烈的反響,典型的叫好不叫座嘛。”
……
第二少兒頻道。
“第一少兒頻道的形勢大好啊,外界都在夸五大的質量很穩定。”
“呵呵。”
“咱們換個思路哈。”
“穩定可以是一個褒義詞,有時候也是一個缺點。”
“怎么說?”
“沒有驚喜啊。”
“五大的水平大家都知道,肯定不可能差,但如何給觀眾驚喜,這才是五大需要考慮的問題。”
“那我們有驚喜嗎?”
“你覺得我們臺的這些動畫片,還不夠驚喜的話,那還有什么是驚喜!?”
……
行業內。
不少人在熱議。
“你們看了哪個電視臺的動畫片?”
“我看的一臺。”
“五大出手確實厲害,動畫類型挺豐富的,整體劇情完全在水準之上,沒有任何一部作品拉垮!”
“五大就是標準答案!”
“有人看了二臺嗎?”
“我。”
“怎么說?”
“我也不知道該怎么描述,總之就是那種很特別的。”
“比如呢?”
“你聽說過水墨動畫嗎,聽說過剪紙動畫嗎、聽說過木偶動畫嗎?”
“啊?”
“看來你沒聽過,那屬于成年人的動畫,你看過嗎?”
……
五大以及另外兩家動畫公司。
此時各家歡笑。
“看來慶功宴可以擺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