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當勞資眼淚不收費”
“賠我精神損失費”
“眼睛腫了,這是看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三次”
“如果可以選擇,我希望我當初沒有看這本書”
“你知道我們有多愛老鄧嗎”
“老鄧死了,天徹底塌了”
“這部果然又是無比安全呢,就是加了點化學反應,變成了氨醛。”
而在家中。
林淵看到了這些留言。
他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么。
讓楚狂解釋
算了。
讓易安來吧。
老賊可懶得解釋。
至于易安這個馬甲,其創建賬號的初衷,就是為了干這種活兒。
熟悉易安的人,對易安有個戲稱
楚狂老賊的洗地狂魔
這個戲稱,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啥毛病。
念及此。
林淵迅速切換了易安的賬號。
好久沒登陸這個賬號,一登上林淵就感覺,易安之魂已經從體內涌現。
胡吉看完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后沒有和其他讀者一起破口大罵。
他在翻看網上的各種評論。
就在這時。
博客突然推送了一條熱門動態。
易安的動態。
胡吉是齊洲人,當然認識易安,他迅速點開了這條動態。
切確說,這是一篇文章。
文章的標題是老鄧之死是注定的。
老鄧。
粉絲才會這么稱呼鄧布利多。
這個標題已經說明,易安是哈利波特系列的粉絲。
文章正文是這么寫的
即便重要人物死亡,主角面臨人生拐點的第六本,楚狂還是不緊不慢地描寫著魁地奇,該來的節日還是得慶祝,該上的課還是要上。因為這套書寫的不是故事,而是另一種生活。
不是哈利如何大敗黑魔王。
而是哈利這幾年如何成長。
沒錯。
依然是為了貫徹“成長”這個主題。
我們看到了哈利波特系列出世以來,最讓人絕望的一部劇情。
其他幾部不論如何都會留下希望,可是隨著鄧布利多的死去,以及斯內普令人絕望的背叛,都在結局畫上了一個巨大的問號。
伏地魔是巫師界最可怕的對手。
還沒有從霍格沃茨畢業的少年哈利,如何在沒有父輩們的支持下去和他對抗呢
這是最折磨讀者的。
無論你們承認與否。
這種折磨甚至大于鄧布利多之死本身的意義。
因為一直以來,鄧布利多都是那個阻擋伏地魔的天塹
沒有鄧布利多的忌憚,伏地魔將如入無人之境。
盡管這個成長故事中,鄧布利多最終的死亡是必然的。
要知道。
鄧布利多的形象已經在之前五部中,被塑造得無所不能。
甚至在第五部,還有第六部的前半劇情中,他仍然擁有遠比最終反派伏地魔更為強大的形象。
哈利要徹底成長,鄧布利多必須要死。
只有鄧布利多死亡,魔法的權威才會徹底消逝。
殺死伏地魔,變成了哈利這些人不能不完成的最終儀式。
當結局注定,前因與鋪墊都寫好之后,這本是順理成章的展開而已。
每個人都很痛苦。
我們都深愛著老鄧。
老鄧說,“人們容易原諒別人的錯誤,卻很難原諒別人的正確。”
我們會感慨
鄧布利多還是那么睿智,會這么形容哈利波特口中的真相。
然而世界就是這樣的。
這依然是一部兒童文學。
我總是覺得楚狂在書里經常寫到死亡,是為了讓讀她的書的孩子,或者所謂的大人們,能夠對世界有一個更加全面的看法。
魔法世界和人類世界沒有什么不同。
高尚卑劣,死亡和愛,以及那徹骨的恨意。
楚狂成功了。
當哈利發出這樣的感悟
“被拽進角斗場去面對一場生死搏斗,和自己昂首走進去是不同的。也許有人會說這兩者并無什么不同,但鄧布利多知道我知道,我父母也知道這是這個世界上全部的不同。”
身為讀者的我們同樣該知道
在后鄧布利多時代,哈利真的漸漸長大了,他會和伙伴們一起昂首挺胸的走進角斗場,去面對一場生死搏斗。
一定會。
因為這就是成長的意義。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