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因為被外地人搶奪機會的大臨本地人,無奈之下遠走他鄉,在西陵構建一方廣闊天地,回來與好友暢談家鄉發展,一起說說外地人的壞話,兩人仿佛產生了共鳴,友誼在地位相等、認知相當的情況下,會產生一種相見恨晚的奇妙感受。
不得不說,這崔掌柜,還真是個秒人。唐羅微笑道:“崔掌柜,既然將購糧事宜全權交托于你,有任何需要配合的地方只管開口,若是每一件事你都要與我解釋一番,難保不被人看出破綻,你就當我是個伙計,專心做你的事就行。”
商道最重隨機應變,如果崔大有做每個決定都要與自己知會只會處處掣肘,眼下完成六百萬袋的購糧才是重中之重,至于其他的繁文縟節,能放便放吧。
這話崔大有并不是第一次聽,但幾十年來養成的習慣又怎是片刻就改,他只能連聲應道:“屬下省得,定不負羅部長厚望。”
龍州歷1780年十月初三
披星戴月的六人正式進入臨川平原地界,崔大有熟門熟路的帶著唐羅幾人來到了那座久負盛名的龍州糧倉——大臨城。
其實要看一座城市經濟發不發達,光看市中心這一片是不夠的,而是要看拱衛著中城的那些村鎮。
也許光比城市繁華,西陵一點都不輸給大臨城,加上貫穿東西的陵江更是給西陵帶來一些婉約的氣質,但如果從七千米的高空向下俯瞰,便會發現西陵跟大臨根本沒有可比性。
西陵的城市雖然也是幾百個世家的集合的大型城市,但世家與世家之間還是有著隔閡,每一個世家的族地與族地之間至少分隔兩三個街區,而大臨城可能是因為寸土寸金的關系,族地與族地之間連接極為緊密。
唐羅已經不止看到一兩處兩家族地一墻之隔的情況,這在西陵幾乎是不能想象的。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但只要你有足夠的想象力亦可見微知著。
雖然跨坐在穿云獸的背上,但經過強化的聽覺依舊可以聽到下邊城市的人聲鼎沸,嘈雜的信息蜂擁入耳,唐羅竟聽不到一絲可用的信息,整個大臨竟沒有一個說著官話的人。
唯一擁有官話信息的便是街頭巷尾,一些流子地痞聚集的地方,而他們所說的官話,也只為了攬客。
作為龍州糧食產量最高的城市之一,不知道有多少世家和流浪武者前來購糧,但對大多數只會當地方言和官話的人來說,大臨就跟一個異國沒有什么區別。
唐羅相信那些伙計和掌柜一定是聽得懂官話的,但他們就是用大臨方言回答,讓這群狗糧者碰了個軟釘子,大概每一個不曾準備便進入大臨的商人都會面臨這樣的窘況。
而每當這時,那群駐留在街頭巷尾說著官話的地痞流氓便會適時的湊上來。
而不用想也知道,這便是活計、地痞、掌柜串聯的一次盤剝,目標便是那群不懂大臨方言的肥羊。
如果不是帶了崔大有,唐羅這個需要購買六百萬袋糧食的人應該就是外來肥羊中最肥的一頭。
真!肥羊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