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族實力本就相差不多,想要抵御彌氏的正面壓力便已耗費了唐氏超過九成的精力,而那支如鯁在喉的聯軍怎么辦?
首尾不能相顧,猶如芒刺在背。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唐氏的巨大領地便是他的敗亡之因。
而看唐氏現在的做法,不斷的加固外圍的防御工事與居住地的防御能力,更是愚蠢。
因為不論再強的防御工事,最后進行抵擋的,還是武者,建再多的防御工事,武者不足也是白搭。
雖然兵法中常說,貴精不貴多,不少以少勝多的戰例會讓人覺得人多沒什么了不起的。
但只有真正深諳兵法的大家才知道,打仗打得是什么,打得就是人啊。
真正懂得用兵的將領,學的都是大勢,通過快速的運營、不斷的蓄勢、奇正的轉換不停建立優勢然后正面碾壓過去。
有時候知道要比不知道壓力更大,因為不知道起碼還能一往無前,知道了心里永遠存著顧慮。
我就明明白白告訴你我要怎么做,你又能怎么樣呢?
所謂陽謀就是,你知道,但你沒有什么辦法抵抗,最后只能敗亡。
這便是彌氏現在的策略,而之所以這個策略能夠成功,就是因為七大望族的投效。
人多,就是了不起!
所以這邊彌氏聯軍攻城拔寨,氣勢如虹。那邊的唐氏不斷構建工事,企圖造出一個延綿百里的鋼鐵城堡。
蕭白鶴幾乎能夠看到,大戰開始不用多久,唐氏便會被逼得節節敗退,不斷收縮著自己的本營。
最后,能夠囫圇退出西陵地界,都算是最好的結果,只要稍有不慎,便是個慘敗的下場。
既然能看見這樣的未來,蕭白鶴便不能讓蕭家坐以待斃,雖然已經不再是蕭氏的族長,但他依舊要為家族未來考慮,所以看到蕭子玉身死,他心念一轉便向唐思源發起挑戰。
本想借著自己護短暴躁的風評將此事辦了,沒想到卻被一個少年當場道破,蕭白鶴面色陰沉,俯視著唐羅,心中恨極。
如果在這件事沒有宣之于口前,這場挑戰打了也就打了,但被直接升華到了家族的高度,他便無法憑著自己的心意做出決定了。
畢竟在現場還有真正能代表蕭氏的少族長存在,自己根本沒有辦法越俎代庖,而不用想也知道,蕭奇一定不會同意這場約戰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