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周禮,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才算是真正成為大人。
這個“大人”講的是能幫家族履行一些責任,承擔起一些職位。
但并不一定需要到二十歲才行冠禮,有特殊情況隨時都可以。
呂武不久前剛知道“自己”原來才十四歲。
而之所以會知道,是老祖母在唯一家臣,卓的見證下,給呂武舉行了冠禮。
越是身份顯赫,行冠禮的禮節也就越隆重和復雜。
平民的冠禮則是改變一下頭發款式,也就算完成了。
如果正常的話,老呂家怎么都是一個小貴族,唯一繼承人要行冠禮,肯定會邀請一些身份相當的人過來觀禮,甚至請來身份高一些的人主持。
但老呂家破敗了,剛有了興盛起來的跡象,老祖母不知道是受了什么刺激,等不到老呂家重新振興,迫不及待地給呂武舉行了只有一名家臣作為見證者的冠禮。
冠禮一結束,呂武從老祖母的手里接過了一把青銅鑰匙以及一卷竹簡。
給鑰匙代表的是以后由呂武來決定老呂家的一切方針,家里以他為實際也是唯一領導者。
那一卷竹簡則是貴族證明,同時寫清楚老呂家的封領從哪里到哪里,范圍有多大,里面的大概地形描述。
后面,家老卓將裝有丹書(賣身契)的箱子全交給了呂武,代表呂武從那一刻起掌握了所有武士、屬民、奴隸的生死。
從隨便綁了個馬尾辮,到束發插上了簪子,改了個發型就等于迎來新人生。
呂武卻是該干什么,繼續干什么。
造完了武士以及匠人需要的房舍,該給武士分配土地,是家老卓的工作。
需要將作坊放在哪里,做出什么樣的規劃,家老卓承擔不了的這項工作,落到了呂武手里。
一個冶金作坊,首先要有熔爐,呂武按照一些考古節目看來的印象,再結合匠人的實際意見,選擇了最為常見的豎爐。
制造這么一個熔爐可簡單不到哪去。
首先需要挑選合適的泥土來建造爐底與爐缸,一般是選用混合材料制作法,也就是合適的黏土再鋪上細砂,隨后滲入木炭末和碎鐵礦的混合料逐層夯實。
大部分都是由匠人來進行設計和制造,呂武發現他們特地留了一些口子,一問是要被用來放“橐龠”。
那兩個字讀音為tuóyuè,就是古代鼓風吹火用的器具。
呂武有領先兩千七百多年的眼光,但未必比匠人更為專業。
所以了,專業的活交給專業的人士。
程嬰在冶煉作坊建造到一半的時候出現。
他時刻將嬰兒帶在身邊,看到老呂家在建造冶煉作坊,看了一兩天,不知道是看不下去,還是覺得不能吃白飯,給予了匠人一些指導。
匠人可不敢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
他們覺得程嬰的意見有道理,請示了呂武,得到同意才按照程嬰的意見去進行修改。
忙碌的時候,時間會過得非常快。
轉眼間一個多月過去,呂武送走了第一批來學怎么烹飪的廚子,猛然間發現該交代的事情已經全在進行,無法再開設什么新項目了。
在那一段時間,魏相等貴家子弟并沒有再來,倒是出乎了呂武的意料。
他原以為幾位大貴族子弟會三兩天頭過來吃喝的。
冶煉作坊的第一批鐵鍋打造出來,派人通知魏氏之后,魏相派出隊伍來將第一批打造好的鐵鍋接了回去。
魏相還讓家臣給呂武來了一封信。
當然是用竹簡寫。
說很期待再來老呂家吃美味,只是最近非常忙,沒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