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就是動用了鐵鍬和鐵鎬。
他們挖出了地基,插入了粗大的承重木頭。
四邊每相隔兩米就是一根承重木頭,再捆綁上合適的木材形成承重杠。
隨后,早就編好的木排放上去,成為了地板。
木舍的地板距離地面約有五十厘米。
其實這個并不是呂武的“原創”,目前很多用木頭建造的房屋,都是拔高地板,為的是防止蛇或其它蟲子爬入。
這些作為地板的木排,它們并不是完全互搭,會留下一些“地井”。
四邊的墻壁如法制作,只是會留下必要的門窗。
再來就是將早做好的三角屋頂用杠桿吊著的方式拉上去,砌好再進行固定,一間木舍也就成了。
三角屋頂會留有天窗,這個有自己的用途。
其實也就是呂武還沒有將各種釘子“發明”出來,要不然工程作業會更簡單,木舍也會更堅固。
因為早有計劃,再來是分工仔細,以及工具得力,只是花了兩天的時間而已,老呂家的心營區建成了。
原本一頂又一頂的帳篷被收起來,一排又一排木舍進行取代。
為了防止漏水,木舍的屋頂雖然是三角形,卻是被鋪蓋上了一層折疊起來的帳篷。
呂武走入了其中的一間,能看到因為趕工的關系,很多木材存在不少的毛刺。
他走到了其中的一個“地井”處,能看到地面濕潤的泥土。
這個“地井”長約兩米,寬一米五左右,接下來會在地面挖出一個坑,里面弄上石塊或沙子。
那個它是用來干什么的?
其實就是特地被留出來,支上一些支架,坑里燒火用來煮水或是其它什么食物,也能用來取暖。
木舍的建造當然是呂武的主意,留下“地井”卻不是。
說白了,腳盆雞一些所謂的古老建筑物的格局就是模仿華夏,能看到他們那些古老建筑物都會在木質地板留下一個“井”,有些還延續著古老的用法,用來烤火煮飯之類,一些則是改建成為聚餐的區域。
腳盆雞的人們在“井”這個位置擺上桌子聚餐,純粹就是因為能將雙腿放入,像是坐在凳子或椅子那樣,不用保持屈膝跪坐的姿勢。
因為木舍的布局除了“地井”之外都是呂武設計,少不了去會有床鋪這么個東西。
床鋪都是在靠內墻的位置,是一種長鋪,前方則是空曠的區域,包括了那個“地井”,一間木舍能安置二十人。
現在,哪怕是貴族都沒有“床”這么個東西。
呂武在家里的時候沒刻意追求,睡的還是鋪上了毯子或被子的“榻”。
所以了,雖然是長鋪,可是這一批出征的武士和屬民,他們應該是歷史上睡“床”的人?
呂武在檢查自家的木舍,卻是得到衛睿的通知,說是韓厥和智罃來巡查了。
他只能丟下手頭的工作,前往迎接韓厥和智罃這兩位頂級大佬。
而韓厥和智罃,他們來到老呂家的營地,第一看就看到了排列整齊的木舍。
要是有現代人來看,其實看到這片營區多少會有些別扭。
只因為建筑物的布局方面,只差周邊圍上一層鐵絲網了,不然就是跟二戰的集中營一模一樣!
呂武沒來得及說什么。
韓厥已經開口讓呂武帶著巡視營地。
其實也沒有太多值得看的東西,無非就是查看一下木舍內部,還有營地的建筑物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