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厥是一個欣賞誰,必然會進行看顧的長輩,卻也沒有跟智罃大鬧。
事后,呂武得到了來自智罃的禮單。
這是一份寫上贈送多少奴隸和糧食的禮單,數量方面比較大。
另外,呂武的軍職出現了調動,由“旅帥”變成了沒有實權的“軍尉”,日后就是專門跟在智罃身邊,聽候指示,幫忙跑腿之類。
沒有多久,呂武身上又給添加了“司戈盾”和“司兵”的職位。
“司戈盾”其實就是管理武器裝備的職位。
“司兵”則是負責調度兵源,給需要補充的隊伍進行補充。
不傻的呂武知道是怎么回事,他特地去拜見了韓厥,卻沒有明擺著進行感謝,只是以晚輩的身份,親自烹飪食物伺候了一番。
在呂武轉調“軍尉”之后,不再是程滑麾下的“旅帥”。
程滑盡管覺得可惜,卻衷心地為呂武感到高興。
“軍尉”是一個跳板,程滑就是先履任“軍尉”才被認命為“帥”,成了一個“師”指揮官。
呂武短時間沒可能成為“帥”。
一來是爵位沒到位,再來就是家族實力不允許。
他自己進行猜測,成了“軍尉”之后,起碼要在這個職位干上至少三年。
事實上,與秦會盟期間,呂武立下了那么多的功勞,卻是沒有立刻得到賞賜和職位晉升,是屬于累積功勞的過程。
這一次智罃知道自己理虧,運作了一番將本來就該屬于呂武的“東西”,排除掉那些額外的干擾,給了呂武。
說得更加清楚一些,呂武本來就捅破了“天花板”,只是沒人拉一把而已。
他現在只是得到了自己應得的一切。
一同南下的令狐顆(魏顆),他特地讓呂武過去了一趟。
這位長輩沒有多說什么,只是讓呂武接下來能有多低調就該多低調,實在低調不了就能多高調就多高調。
話聽著好像充滿了矛盾?
其實并不。
既然低調不了,那就高調到讓誰都想爭取。
隨后,高級貴族的一次飲宴,韓厥帶上了呂武。
在韓厥與智罃、魏顆的共同見證下,呂武對士魴(彘恭子)進行承諾,絕不涉及販陶行業,并且會將掌握的制陶技術拿出來贈送給范氏。
這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
呂武有在販陶,盡管做得并不大,可是隨著他的地位一再提升,原本不大的矛盾會被放大。
一旦范氏覺得呂武是在挑戰他們,肯定是會采取措施。
現在看著是呂武放棄了自己的利益,卻避免與范氏為敵。
范氏在接下來沒有理由針對呂武,看呂武識相為前提,要有貴族風范,不能為呂武制造什么障礙。
智氏、韓氏與魏氏一起為呂武站臺,不但范氏覺得驚訝,連帶其余知道消息的貴族也覺得應該正視呂武這么個人了。
大軍一直南下,進入到鄭國疆域。
因為晉國國君也在軍中,鄭國肯定是要進行隆重的款待,結果在一個叫“雍”的地方耽擱了七八天,才渡過大河抵達南岸。
關于楚國那邊的消息被傳過來。
羋姓,熊氏,名審的楚王(楚共王)已經率領楚軍進入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