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武對郤至的印象比較模糊。
只是大多數貴族認為郤氏跋扈,肯定不是空穴來風。
“在下趙丹。”這個人看到呂武出來,走近了先行禮,復道:“軍將有令,陰子為‘軍尉’兼‘旅帥’,履營造職。我等前來奉命。”
幸虧呂武的想象力足夠,要不真的聽不懂這個叫趙丹的人在講些什么。
簡單說,他們這一伙邯鄲趙的人,聽從趙旃的命令,以后呂武說什么就是什么。
再來,需要呂武巡視一下軍營,覺得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進行更改。
如果呂武全部不滿意,有權進行全面的重新布置。
呂武初來乍到,哪里知道太多,說道:“且容我履職,你可歸回本部。”
趙丹倒是利索,行禮帶著自己的隨行人員離開了。
“王城”這邊的地形區域平坦,一下子來了數十萬的軍隊,大半平野充斥著營盤。
成片光禿禿的樹樁,述說這一邊的樹林徹底倒了大霉。
優質的駐營地點當然是在河岸,只是大多數軍隊駐營不會直接選在河畔。
這邊是三條河流的交匯點。
東邊為大河,又有一座占地面積不是那么大的“首山”。
南邊則是渭水,更南面是成片的山地,過了華山再更南的地方叫“陰地”。
這個“陰地”是全名,可不是老呂家只有一個“陰”的地名,其實就是日后的秦嶺了。
那個“陰地”現在盤踞著一股戎人,華夏將他們命名為“陰戎”。
從“陰地”往東到鄭國,往西到巴蜀邊界,幾乎都是戎人的生活區。
北邊是洛水,也是晉國與秦國的疆土分割線。
目前這幾條河流的交匯點,隨處能看到士兵的身影。
呂武巡視了一圈,沒給自己多增加什么戲份,只是觀察一下“新軍”周邊都是誰的營盤。
他又得知一點,周王室的軍隊已經來了,卻不是駐扎在河流交匯點,跑去了一個叫“大荔”的地方駐營。
而“新軍”的北面是魯國的軍隊,東北面是曹國的軍隊,另外幾個方向倒都是晉軍了。
呂武能選擇的地方不多,只能在靠近魯國的營地附近駐營。
老呂家的到來吸引了魯國人的注意力。
魯國執政季孫行父恰好出來透氣,他看到一大堆的甲士過來,不由自主地感到驚訝,又看到一大群人手持奇形怪狀的工具沖向了附近的樹林。
季孫行父知道那是晉國人,也知道那邊是晉國‘新軍’的設營區域,但不知道新來的是誰。
他問左右:“此何人也?”
左右就答道:“請容我前往一問。”
正在規劃怎么建設營地的呂武,得知有魯國執政的人過來,訝異來干什么。
這個季孫行父,其實就是魯國三桓之一。
他得知來的是陰武,再一次感到驚訝,想道:“是力可拔山的那個陰武?他不是在晉國的‘下軍’,怎么到了‘新軍’啦?”
即便是“外國人”都知道晉國的中、上、下三軍才是主力軍團,新軍則只能算是一支臨時的編制。
季孫行父很納悶,他多少知道呂武屢立戰功來著,真心不明白怎么會淪落到去了新軍,也就起了好奇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