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被秦人稱為“允姓之戎”,不算華夏文化圈的一份子。
呂武選擇將“豪”城燒掉是出于破壞秦國戰略部署為考慮。
秦國在靠近周王室地盤的渭水南岸攏共就兩座城池,“豪”城是最大的一座。
看“豪”城周邊的開發程度,秦國看似沒有太過于重視,卻要想到很現實的一個因素。
“豪”城是蕩氏的封地,能開發到什么程度看得是蕩氏的實力,他們顯然還沒有獲得國家力量的支持。
“戲”城著太小,小到像是一座預警城池。
呂武攻下“戲”城之后讓人拷問,得到的回饋是“戲”城的貴族已經換了幾任,每一任的主要責任就是“喊住”來犯的敵軍。
沒看錯,就是“喊住”。
也就是使用“禮”作為“武器”,讓入侵的敵軍停下來,再派人去秦庭稟告。
這真是一件無比奇怪的事情。
秦人自己不講“禮”,卻想要拿“禮”當“工具”拖住來犯敵軍。
算不算是“君子欺之以方”的一種用法?
僅是用了四天就完成清掃渭水南岸任務的呂武,很想再找到能收獲的地方,只是真的沒有了。
他們在“戲”城進行駐扎。
一些情報傳過來。
郤氏的右路軍正在攻擊“高陵”,打了三天多的時間,兩次成功登上城墻又被打了下來。
而趙旃和郤至親率的中路軍,他們繞過了“高陵”直接往麻隧而去。
同時,晉國的“下軍”跟鄭國、曹國、邾國和滕國的也是繞過“高陵”,跟在“新軍”主力部隊后面向西而去。
等呂武接到新的命令,齊國、宋國、衛國、魯國和晉國的“中軍”、“上軍”,還有周王室的部隊,已經抵達了“高陵”這個戰場。
新命令是讓呂武帶著部隊渡過渭水,去往北岸加入到攻擊“高陵”的作戰序列。
呂武一樣讓人將“戲”城燒了,再率軍渡河。
他們來到“高陵”時,恰好看到郤氏軍隊殺上城墻。
因為新軍將和新軍佐都不在,呂武只是“軍尉”兼任“旅帥”,理所當然受到了郤氏那個“帥”的指揮。
名叫郤周的“帥”制止呂武這支部隊駐營的動作,要求他們立刻攻擊“高陵”這座城池。
而到這個時候,郤氏已經攻打“高陵”長達十二天。
盡管只是剛剛到來,沒有來得及喘口氣,呂武對郤周的命令卻是沒有排斥。
呂武帶著自己的部隊,按照指示去了“高陵”的西面。
他并沒有第一時間讓部隊發起攻擊。
缺乏攻城的器械,又該怎么攻擊?
之前,他看郤氏軍隊攻城,只看到有木梯,也看到撞城錘,除此之外就看不到什么攻城器械了。
老呂家的輔兵帶上工具去了樹林。
部隊中的盾牌兵和弓箭手被呂武挑了出來。
盾牌兵先組成盾陣,掩護弓箭手先去進行試探。
東面戰場這邊,“新軍”一部分軍隊與“高陵”守軍在進行對射,剩下的士兵則是在遠處列陣待命。
跟來的輔兵還在伐木,他們需要將砍伐來的木頭制作成為登城梯,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
周王室的指揮官是單伯,他的名字叫姬朝,是周簡王的“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