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除非是專門去查過,要不哪怕是學歷史出身,聽到趙氏的瞬間,腦海里超大概率會出現“邯鄲”或是“太原”兩個地方。
不是因為其它。
只是單純的因為“邯鄲”和“太原”遠比“洪洞(tóng)”要出名多了!
在那個連《三國演義》都能被當成真實歷史的年代,一些影視作品過于不講究,很是誤導了一大批人。
比如,呂武看過一部叫《天降雄兵》的電影,還是帶著很深的期待感去看。
里面的服裝完全不符合歷史不說,其實服裝的硬傷不是關鍵,更大的問題是特么誰告訴導演和編劇,西域都護府的都護官職比雁門太守品階低的?
另一個更無法原諒的硬傷,雁門關特么竟然成了西域的門戶?
臥了個槽的!
一個劇組那么多人,全是歷史盲?
制作一部作品,這么草率的嗎???
美化霍去病是贊成的,霍去病成了和平主義者,很出戲啊!
搞不懂歷史上的官職高低,有太多的人不懂,不算智商低下。
雁門關特么是在北疆。
西域是在特么的西方!
觀眾看電影圖個樂呵沒錯,但也不能被當成地理白癡啊!
再說了,西漢作為西域門戶的是陽關,再不濟也有個玉門關。
拍影視作品,不能因為雁門關遠比陽關或玉門關出名,搞這么一出吧?
被那么一搞,匈奴都護府直接除名,西域都護府將府衙設立在草原,然后去管千里之外的西域。
什么叫人才?
這特么真是大大的人才!
現在,呂武覺得自己也是個人才,沒有去實地考究,連過問都省略,以為趙武的封地是在“陰”地的東北方向。
“楊地……”呂武露出了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說道:“實誤我也!”
他不知道的是,早先當然有“楊”地,只是面積真沒有這么大。
趙氏主宗覆滅之后,包括國君在內,晉國貴族要么禁聲,要么是進行配合,一致在降低趙氏的存在感。
要不是后續晉景公需要一條“鯰魚”,又有韓厥的求情,才有了趙氏的復立。
要是趙氏沒復立,信不信都不用多久,只要十幾數十年,曾經屬于趙氏的一切都將被人丟到記憶的角落?
拿個簡單的比方,韓氏、魏氏和趙氏真的瓜分的晉國,進入戰國時期之后,誰還去提曾經風光無比的范氏、士氏、智氏、欒氏和郤氏了嗎?
都不用找時間線靠后的例子。
晉文公那些功臣的事跡才過去多久,幾個家族先后覆滅和衰弱,誰現在還去提起?
安置好了趙氏的來客,呂武選擇一個人去靜靜。
他之前真的一位趙地的封地,遠比老呂家距離新田更遠。
現在,他知道趙城就在“楊”地,還是在“陰”地西南方向的百里開外,有些事情就需要好好琢磨琢磨了。
“要是趙武發展起來,會選擇朝哪個方向開拓?”呂武獨飲濁酒,抬頭看著天空懸掛的月牙,想道:“其實想這個沒有用。我現在需要思考的是自己想要朝哪個方向發展。”
呂武將自己來到的地方視為平行世界,認定自己的出現必將改變原有歷史軌跡。
一些該顧及的地方不會忘,卻也不會得知趙城在“楊”地起了退避的膽怯。
“應該注意的是韓氏……”呂武對韓厥其實挺忌憚,想道:“韓伯太能忍,一般能忍的人,心思太令人難猜!”
以趙氏現在的實力,再看趙武的年齡,起碼要茍上十幾二十年。
這么長一段時間,足夠呂武將“陰”地和“呂”地建設起來。
他還做出蠶食北疆的計劃,已經在實施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