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一件事情,呂武再一次認定欒書就是個老陰逼,驚訝于郤氏竟然忍了一次。
呂武不知道的是,郤氏現在遇到了一個大麻煩。
周王室一位叫周鄇的公卿對郤至的“溫”地提出享有的請求。
那個“溫”地是郤至的封地,他因此也被稱為溫季。
這件事情在很早之前(公元前580年)就已經發生了。
只是郤氏極度強硬,被一拖再拖了下來。
這一次周簡王著實是沒辦法,再有上一次姬朝(為周天子‘卿’)的三兒子在新田遭到侮辱,周鄇要求“溫”地歸于自己管理的事情再次被提了出來。
諸侯國的“卿”跟周王室的“卿”杠上,事情說大很大,說小其實也不咋地。
問題是晉國國君沒機會也想創造機會收拾郤氏,逮住機會還不可勁的折騰?
這一位國君在胥童的建議下,對上一次的公訟人劉康公(姬姓,劉氏,名季子,劉國開國君主)和單公(單襄公,姬朝)發出邀請,讓他們到新田進行最終解決。
知道這一件事情后,郤至氣得生病了。
郤锜則是穿戴甲胄帶上武士要去宮城討公道,被郤犨攔了下來。
郤犨是這么對郤锜說的:講到郤氏現在已經面臨欒氏的虎視眈眈,還有國君時不時地搞事針對,要是再忤逆周天子,恐怕會有災禍降臨。
不是完全沒腦子的郤锜聽進去了,卻依然一肚子火沒地方發泄。
三郤中,郤犨現在是最不想搞事的那個。
他一直在等著晉國卿位變動落實,琢磨著一旦郤氏一門三“卿”之后,再實際地將“新軍”和“上軍”牢牢把控住,應該沒人再有那個膽量找他們的不痛快。
所以了,他認為接下來郤氏要做的事情是搞定中行氏,達到把控“上軍”的目標。
郤至對郤犨的舉措很支持。
中行氏的荀庚是欒書的鐵桿盟友,兒子中行偃(荀偃)則不像荀庚事事服從欒書。
只要鋤頭舞得勤快,沒有挖不倒的墻角,是吧?
郤至內心里認為中行偃絕對比荀庚好搞定,先瓦解欒氏和荀氏、中行氏的盟友關系,才是郤氏當前該干的事情。
當然了,那個并不代表郤至會乖乖從了周天子和國君。
等于這件事情還有得鬧。
時間來到一年的秋季,呂武正準備對一部分武士下達征召令,打算帶著部隊去“呂”地以北的大河區域掃蕩,很突然地接到“陰”地家臣的通知,說是郤至的家臣蒲元要來拜訪。
這一下,本來就在“呂”地的呂武哪還敢耽擱,帶上五百名武士,一秒都不帶遲疑地向北而去。
他來的是那個狄人的部落。
這個狄人部落一直逗留在老呂家的疆域邊境處,得到了糧食上的支援,適齡女子卻是幾乎全被挑走。
呂武后面還將部落中年齡低于七到十二歲的小孩,也都命人帶離。
一再精簡下來,狄人部落人口下降到不足三千。
對此加洛完全沒有意見,或者說沒有任何一個狄人敢有意見。
事實上,沒有被帶走的狄人,他們有的只是失落感。
俺們也要過上晉人的生活!
咋就不帶上俺!
“今次你等北上,遇小部落可盡情吞并。若有強敵,可使人來求,我遣大兵為援。”呂武沒讓跪在地上的加洛起來,掃了一眼同樣跪在地上的所謂狄人勇士,又說道:“北至平原,尋部落與之易貨,以良馬為先。”
現在諸夏對內蒙古那邊很陌生,導致呂武想要提出一個地名都不知道該說哪里。
另外,就算告訴加洛一個地名,他聽了也是迷糊。
包括加洛在內,他們先直立起腰桿又再拜服下去,口中應道:“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