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單單幾個人的錯,是生產力的不足。
因為自家已經在建城的關系,呂武很刻意地停在遠處打量新田。
這一座城池是一個不規則的正方形,長五里寬五里。
城墻的高度并不高,看上去僅為六米左右。
每一個方向至少有一面城門,東面卻是有兩面城門。
至于東面為什么要有兩面城門?
晉軍屢屢出征歸回,皆是在東面進行解散儀式,可能這就是一個解釋。
而新田的東城區,便是城內最大的市集區域。
這邊基本上沒有住宅區,以商鋪居多。
每每軍隊解散,便是東城區進入狂歡的階段。
呂武是從東北方向過來,進城卻不會走東城門,也不會去走北城門,需要繞一個大圈走南城門。
他們這些貴族,能夠選擇為前提,進城都會挑南城門。
呂武說不上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習俗,只能解釋從南城門進去,很快就能抵達自己的住所?
事實上,一座城市的東城區和西城區都會有市集,只是大或小而已;北城區和南城區則是屬于居住區,南城區一般是給達官貴人,北城區則是平民居住區。
新田剛剛使用才沒有多久,城墻看上去還很新,城內的建筑也是一樣。
呂武時至今日才得知一個真相。
晉國上下在建造新田的時候,壓根就沒有考慮過防御的問題。
這個就是為什么新田的城墻只有六米的原因。
其余的地方,尤其是靠近邊疆的城池,一定會將城墻高度建到禮儀規格的極限,甚至會偷偷摸摸地增高。
因為勞動力都被拉出去干活的關系,新田城內的街道看上去沒有多少行人。
老呂家在新田的住宅是在南城區,只是比較靠近中心位置。
可能很多人覺得,越是靠近中心就離宮城越近,事實卻不是這么一回事。
不管現在還是以后,宮城只有很少建立在一座城池中間的例子,一般都會選擇城墻內地勢高的區域。
晉國的宮城就是依著一座山來建,一些區域甚至還進行了人工的增高。
這并不是為了裝逼。
純粹是現在的建筑物不能泡水,宮城選擇地勢高的位置建設就是出于這種考慮。
進城入家門,接下來就是一陣安頓。
少不了需要有人去東市和西市采購,用以平時的吃喝用度。
來到新田的前三天,呂武老老實實宅著,哪里都沒有去。
他卻也不是什么都沒做,該拜訪的大佬,已經派人前去知會。
而知道呂武會來拜訪,大佬們會進行時間上的安排。
在第四天,呂武正要前往智罃府宅,宮城傳出了消息,卿位變動落實了。
中軍將依然是欒書,士燮晉升為中軍佐。
原本是上軍佐的郤锜晉升為上軍將,荀庚之子荀偃(中行偃)就任上軍佐。
下軍沒有出現變動,下軍將依然是韓厥,智罃還是下軍佐。
郤氏的郤犨像傳聞那樣成為新軍將,郤至繼續當自己的新軍佐。
卿位變動公布后,很多貴族聽得呆住了。
這一次晉國的卿位很不傳統,講的不是沒發生火拼,是兩個新晉的人,一個一躍成為上軍佐,另一個成了新軍將。
郤犨成為新軍將其實還算在眾貴族的意料當中。
反正,本來該晉升的也是郤氏的郤至,他們一家人自己去鼓搗卿位排序,你情我愿之下,誰也沒話說。